引言
为什么青春期更容易出现身心疾病?这是压抑情感表达、追求理智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文明病”。过去的人们把感性和理性都同样看待,自然地生,自然地长,顺其自然地活着。可越是到了现代,对于理性的评价就越高了。这样一来,人们开始认为,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能理性地生活的人非常了不起。这样就会导致就算我们有点生气和愤怒,也要用理性控制愤怒,并且觉得能在愤怒时保持沉着冷静的人才了不起。
随着这种思维方式逐渐变得极端,人们控制情感的力量也变得越来越强大,结果就导致了人们不仅仅是压抑情感,而是完全与情感切断了联结,永远“理性先行”。这样一来,人们的情感表达就不再活跃,表情也越发单调了,最后情感与身体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变成了缺乏情感的人,甚至出现心理生理障碍。
情感与身体之间原本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情感的反应基本都会伴随着身体的反应,比如起鸡皮疙瘩、出汗、流泪、手发颤、心跳加快等,多数时候都是身体与情感一起反应的。举例来说,如果有个人在你面前摔倒了,你并不会考虑“这时候要不要表示关心”,身体一下子就会做出反应。而现在,这样的身体反应与情感,或者说与心灵的联系断了。如今在前来咨询的人中,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长此以往,在说不清是心理还是身体的地方,就会出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生理障碍。有人认为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种身体表现出症状而症结在心理的疾病,但其实心理生理障碍是更为复杂的,无论是从心理着手还是从身体着手,都不容易治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种“现代病”,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病”。这样说来,无论父母怎么做,孩子们都有患上心理生理障碍的可能,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说“都是因为亲子关系不好才会这样的”。
放在以前的话可能还更容易弄清原因,但现在,心理生理障碍有一部分是我们的文化导致的,因此也很难治疗。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似乎大家都懂得养孩子的道理,于是就过于依靠那些道理来行事了。现在的父母们总是按照书本上写的方法来养育孩子。就算充满情感,也会用理性去考虑“这时候不应该这么说吧”,于是就把情感给压抑了。
其实不需要太过较真是否理性,大可放开一些去表达,像“哇,真有意思”“你个捣蛋鬼”……这样养育孩子就可以了。在青春期女孩身上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就是厌食症。当然了,有一些孩子就算一时抗拒吃东西,稍微等待一阵子就可以恢复。不过一旦症状持续的话,就有可能是厌食症,应该寻求专家的帮助。
厌食症的背景中,有一部分是对身体性的拒绝和否定,也就是对于自己女性的身体难以接受,或者说不想成长为成年的女性。她们对于女性性别的厌恶会清晰地展现出来,因为女性心灵与身体的联系比男性更强。如何接受自己的身体与如何接受自己这个人,这两者的联系紧密到无法分开来看待。
当女孩患厌食症的时候,有必要考虑一下她与母亲的关系。因为女儿如果能够接受自己和母亲有相似的身体、过相似的生活,那就没什么问题,但罹患厌食症的女孩们往往无法接受这些。这种情况下,病因就有可能是女孩不能接受母亲的生活态度,或者对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接受不了,毕竟孩子们能学习的榜样就是他们的父母了。
另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到底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众说纷纭,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但大多数时候,孩子本人并不会意识到提到的这些。毕竟对女孩来说,要如何作为一个女性长大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女孩如何接受性,男孩如何控制性,这些都是青春期的重要课题。而且,接受还是控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孩子不听话,好像我们之间的纽带断了,怎么办?与强劲的纽带相比,考虑如何凝聚厚实的羁绊更好。一说到跟孩子处好关系,人们通常马上就会想到跟孩子一起聊天、带着孩子去玩儿等,但其实比起这些,在孩子平时主动找自己“喂,妈”“哎,爸”的时候,自然地回应孩子,对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在孩子找自己的时候,是冷淡地说:“你真烦!”还是回应:“嗯,怎么啦?”“什么?”这两种反应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跟父母聊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些父母能做到自然地回应孩子,当孩子靠近时,他们会认真地点头倾听,而在其他时候,就适当地应对,十分自然。旁人看到可能会觉得“什么啊,那对父母是不是太随意了啊”,但其实在关键的地方他们可一点儿都没有松懈。
但如果父母始终掌控着主导权,还用头脑理性地判断“必须跟孩子认真对话”的话,那就跟孩子之间出现错位了。在亲子关系上,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牵绊”。“牵绊”也就是“纽带”,就是相互之间在某些地方联结着的意思。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相互之间有所联结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反面来看,其实“牵绊”或者“纽带”也会束缚人的自由。
所以“牵绊”也有“束缚”的意思。因为我们现在都很担心“纽带”过于疏离的状况,所以在使用“牵绊”或者“纽带”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只考虑了积极意义,但其实在父母强调其积极意义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却成了枷锁。人们常说“强劲的纽带联结着我们”,可比起强劲的纽带,深厚的纽带更重要。我所说的“深厚纽带”,意思是指让纽带变得很长,长到能够一直联结到极其深远的内心的理想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深层次上尽可能地往深远发展,甚至深远到“无限远点”,那么只要在这一点上是联结着的,对方走到天涯海角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彼此在心灵的最深处联结着呢。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一样,只要在深层次联结着就好。那些把纽带搞得又短又强劲的人,其实只是在控制对方而已。如果纽带能够不断加深,那么对方会变得越来越自由,但彼此之间仍然是联结着的。
如果联结短而直接的话,就很容易变成父母对孩子“不行”“不许去”的命令关系,因为父母根本受不了孩子从自己的领域中踏出半步。这样一来,父母倒是省了事,但被父母依赖的孩子就疲惫不堪,禁不住想要逃离了。这时父母就会说“我们之间的纽带断了”“被孩子背叛了”这种话,可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已经被逼得喘不过气了,除了逃离没有别的办法。
举个例子,假如孩子没有像平常一样按时回家,此时父母如果勃然大怒的话,一定会跟孩子吵架。其实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做什么去啦?”孩子会回答:“因为……所以才回来晚了。”那么父母就要回应:“原来去做这件事了,真有意思啊。”这句“真有意思啊”就会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如果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话,孩子去再远的地方也没关系。
有些父母心胸狭窄,一听说孩子谈恋爱就会立刻气得要命,但其实如果父母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的话,是没法用“这孩子终于也有恋人了”“孩子已经长到这么大了啊”的想法来看待问题的。如果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也有孩子的人生,那么亲子之间的联结就会非常深厚。
这样一来,就算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彼此之间的“纽带”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厚,因为双方的关系伴随着理解,也伴随着友情。无论亲子、恋人还是夫妻,关系中有了友情就有了厚度。因此孩子去哪里都没关系,因为双方的信赖深厚。不过,也有一些很了不起的人会说:“不需要什么理解,我完全信赖那个人。”就像有的母亲会笃定地说:“那孩子绝对没问题!”
结语
这并不是自以为是,而就是事实。这种天才一样的人,并不是靠用头脑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拥有着“信任他人”“爱他人”这样可贵的品质。人际关系真是不可思议的东西,真正的信赖和装出来的信赖完全不一样,孩子非常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