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面对压力,心情总不好,是不是就成“神经病”了
在心理学上没有“神经病”这个概念,人们平常所说的“神经病”大约是“精神疾病”或“心理失控不可理喻”的意思。
生活中一次不愉快的对话,工作中一次不顺利的任务,学习中期待理想目标的难以达成。
焦虑来了,各种不适,各种头大。
“这段时间压力好大啊,莫名其妙心烦”
“为什么我最近变得好烦躁呢”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好焦虑,总感觉人生无望了”
都说中年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事业、金钱、育儿、赡养老人、健康……让人喘不过来气。
实际上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感受到压力,但中年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家庭负担又重,他们体验到的压力似乎尤其多。
在压力的背后,有些是我们对自己要求很高,不允许出错,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失败,害怕未知,最害怕的,是压力的负面影响,于是越想减压,压力反而更大……
压力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而对压力背后来源的觉察和认知,是减压第一步。
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在压力状态下,个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分泌减少等。
多数人面对压力的时候,通常有以下心理应激反应:
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等。
以上属于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概念
好处当然是帮你承受打击,不好的影响是可能因为恐惧逃避现实。
许多人会说,我没有逃避,我只是上上网,打发下时间。
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类社交软件、各类电视节目……
我们都在依赖某种形式的消遣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分散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防御机制。
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刷手机等方式,我们将注意力从那些不愿了解的事情上移开,用大量的感官噪音掩盖我们的痛苦。
我们对情绪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其中之一是我们认为情绪有好坏之分,压力、焦虑、悲伤及愤怒等情绪通常被当作坏情绪,都是需要防范的。
人们因此建立了复杂的防卫模式,有压抑、否定、合理化、投射等近二十种,以避免体验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
适度的防卫有利于我们内心的稳定和平衡。
很多人往往会出现防卫过度,抑制情绪能量的自然流动,压力情绪的压抑及逃避让我们一次次无法完成自然的压力-放松反应,使得压力情绪累积得越来越多,在身心层面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于90后来说,最好的解压方式当然是:吃。
生活中所有的糟心事,没有一顿夜宵不能解决的。
你要的夏天,就是吃了不长膘。
你要的冬天,就是吃了好御寒。
对吃货来说,最有压力的事情莫过于: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情绪性进食」。
它指的是一种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孤独和压力等)的行为反应。
翻译成「人话」就是:心情不好就吃吃吃。
毕竟食物是最触手可及的美好了吧。
加班到深夜,外卖软件上的烧烤图片正在滋滋冒油。
情感关系让人闹心火大,1kg的麻辣小龙虾才勉强可以浇熄怒火。
孤独失眠的晚上,一次磕掉一斤瓜子完全是与人生和解的代价。
吃的时候固然开心,也会欺骗自己“冰可乐这么凉,怎么会有热量呢”,可是低头看看又长了一圈的肚子,显然肚子比自己更诚实。
情绪问题导致的暴食、厌食是不受控制的,而且会与过往的饮食习惯有明显分别,旁人其实很容易察觉,但若出现以下饮食习惯的改变,需要加以注意。
情绪引起的暴食
- 食量不正常,可能达几个人的分量
- 经常想着食物,吃不到会很不开心,甚至做不到其他事
情绪引起的厌食
- 正常三餐很难维持,明明觉得饿却不想吃
- 以前喜欢的食物也引不起兴趣
换句话说,如果心理层面的问题没得解决,再怎么管住嘴都是没效的。
当你稍微遇到一点点负面情绪的时候,很容易就前功尽弃,体重反弹,甚至导致抑郁。
病由心生,而疾病最好的良药,也是得从“心”出发。
疾病乃心灵之源,心灵的压力是致病的元凶,这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事实。
我们不好的心情、情绪或是心灵状况都会转化为身体症状。
人生要学会放弃,主动“失去”。
很多事情不是你主观努力就能决定的,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东西。
人要有自知之明,对于挑战性强且难以实现的目标,又易产生压力情境的,要学会主动放弃,尽快摆脱压力的束缚。
这种“失去”是明智之举,一时的失去是为了将来的得到。
“天天开心快乐”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美好愿望,不能成为现实中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俗话说“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苛求完美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失落和痛苦。
著名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曾经说过:”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因为完美永无止境,才让追求完美变得有意义。
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生活才会越来越美丽。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个认真热爱生活的心理师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