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的世界,喝酒成了很多人的一大爱好,朋友聚会喝一点,工作应酬喝一点,逢年过节喝一点,但是喝多了就会容易醉,喝醉了就会有各种不舒适的症状出现,比如头晕头痛,恶心想吐,酒后厌食等,面对这些症状,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1、解决酒后口气
柚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有消食、解酒毒功效,实验发现,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早就记载,柚子能够解酒。
2、解决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喝酒后很多人都会出现头晕的情况,这个时候应该适量的吃一些具有缓解酒后头晕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汁。研究发现在西红柿汁中含有大量的特殊果糖,这种果糖类物质能够促进酒精分解吸收,一次饮用ml以上便能够有效的缓解酒后的头晕现象。并且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如果伴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在西红柿汁中还可以适量的放入一些食盐,它可以帮助醉酒者有效的稳定情绪。
3、解决酒后肠胃不适、颜面发红
人喝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皮下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因为这些人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上脸”。除乙醇脱氢酶外,人体内还有一种叫做乙醛脱氢酶的物质,喝酒脸红的人只有前一个酶而没有后一个酶,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累积而迟迟不能代谢,所以脸红的时间会比较久。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这种人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不过,一般来说,过了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退去,这是因为,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会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乙酸进入循环系统后会被代谢掉。
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4、解决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美酒的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5、解决酒后心悸、胸闷
古印度和波斯民间认为,金色的香蕉果实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保健佳果”。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由于吃了香蕉而获得智慧,香蕉因此被誉为“智慧之果”。
酒后吃一些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它还能消除心悸、胸闷等症状。
6、解决酒后头痛
蜂蜜水,酒后疼痛主要是因酒精的代谢产物,如乙醛在体内积聚引起血管扩张,刺激神经系统,进而出现搏动性头痛、头晕、嗜睡、呕吐、心慌等症状。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7、解决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8、解决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中医认为,橄榄味甘酸,性平,人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烦醒酒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痰血等。《日华子本草》言其“开胃、下气、止泻”。《本草纲目》言其“生津液、止烦渴,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鱼蟹毒”。《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
9、解决酒后烦躁
酸奶,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同时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适宜在喝酒前喝。关于喝酸奶解酒,酸奶也是最好的“解酒药”,可以消除酒后烦躁。舒缓身心的功效。蒙古人好酒,喝酸奶解酒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
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酸奶里含有乳酸,会和酒精(就是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所以喝酸奶解酒是一种不错的解酒方法。
虽然有了这些解酒的方法,但是但是要少喝酒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