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现在几乎是歧视性的称呼,时常和贪婪、懒惰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很多人试图通过运动或者减少饮食的方式来减少自己身体里的脂肪,可是你发现,无论是运动还是减少饮食,短时间内或许能够减少体重,可是体重很快就会恢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为何而胖?
人类身体里的激素就像一套AI系统,会自动识别身状况,并不是说我们吃的少,减少卡路里的摄入,自然就会瘦下来,它们有其自身的一套算法,这套AI系统就是我们身体当中的胰岛素。胰岛素会根据身体情况摄入适量的葡萄糖,而肥胖是因为激素的失衡,导致摄入卡路里过多,或者释放的卡路里过少。
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一道数学题,水池当中有一个进水龙头,一个放水龙头,水池的水量并不是由进水龙头以及放水龙头单独决定的,而是由放水和出水比例来决定的。放水龙头即使再大,出水龙头如果比进水龙头进水量大,如何也是蓄不满的。
胰岛素就充当比例调节的作用,所以肥胖并不是贪吃或者懒惰造成的,而是胰岛素调节功能越来越“钝化”造成的。通常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人会逐渐发福。这都是胰岛素钝化的原因,身体虽然不需要那么的糖分,可是“阀门”依然开着,导致我们身体这个“水池”水越来越多。
很多人好奇,在我们吃不饱的年代,为何没有那么多胖子呢?很多人把“吃肉”当做主要因素,其实导致我们发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当中的糖类。当我们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富含糖类的食物的时候,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特别是我们常吃的蔗糖以及含有淀粉类的食物,比如马铃薯、米、面等。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对胰岛素控制会越来越弱。而身体当中的脂肪相比于肌肉组织,对胰岛素更加敏感,脂肪越多,越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越多,囤积的脂肪也越多,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由于没有足够的大米、面包、面条等,也没有液态的糖类,比如啤酒、可乐、果汁等。而今天我们主要以这些富含淀粉的食物为主,相较于之前,其实我们的食物更加单一了。在美国,那些底层百姓之所以肥胖,是因为他们缺少菠菜、甘蓝等绿叶菜食物,虽然这些蔬菜也富含糖类,但是它们含有更多的不被人体消化的膳食纤维,相较于大米、面包,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人体的血液当中。
所以不是那些底层百姓贪婪、偷懒,而是因为他们的食物实在是太单一了。《美国工厂》当中那些工人运动量,绝不少于在高尔夫球场上挥杆的高管;工厂当中这些工人的压力,也不比华尔街当中精英要低。
既然肥胖并不是因为这些穷人他们懒,或者贪吃造成的,那么社会的歧视是如何造成的呢?现在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国家只要个人标签前面加上“胖”字,都会有歧视性的意思,比如胖老师、胖医生、胖厨子等等,导致这些中性词只要加入“胖”字,都会含有歧视性的意思,更不用提肥头大耳、脑满肠肥等词语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讨厌胖子的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胖为美的,不仅仅唐朝欣赏“富态”,即使明清时期,人们在给先人画像的时候还是倾向于丰满的体型。不仅是中国,欧洲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雕像,还是绘画,都是以胖为美。比如在3.5万年前,在德国出土的一个用猛犸象牙雕成的女性雕像,大腹便便,丰乳肥臀。显然我们的智人祖先,把这位妇女当做理想中的对象,他们认为这种形象才是最美的女性形象。
猛犸象牙雕成的女性雕像
在原始社会当中,人类平均寿命不会超过30岁,只有用生育数量的优势才能对抗自然淘汰的速度,而肥硕的身体,表明强大的生殖能力,对于以繁衍为己任人类来说,这种身材无疑是最美的。莫言在《丰乳肥臀》中,“母亲”被描述为一位身体丰满的女性,因此才能生育8个女儿。其实一直到解放后,在大众的心目中,那些丰满的女性更容易受到欢迎。
所以最初的以胖为美,都有生殖崇拜的含义,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胖还和社会地位有关系,因为在那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一个人如果能够长得胖,说明他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因此胖成了财富与地位的象征。而罗马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胖人,也和罗马城的富足有密切的关系。
女神与老人
欧洲一直到中世纪,胖子一直都是婚恋市场的抢手货。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胖子被人嫌弃了呢?基督教传入欧洲之后,诞生了很多流派,其中就包括苦修派,他们认为离群索居、饿成皮包骨才算修行,所以很多人把自己放逐到荒原当中。
而且这一流派还把“暴饮暴食”当做七宗罪之一,认为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比如基督教的经典《上帝之城》,就把臃肿的胖子形容为一种罪恶,而那些身材修长之人,则充满了神圣的色彩。因此到了公元6世纪,很多欧洲教徒以节制饮食来表明自己的虔诚。其实基督教把胖子列为“七宗罪”之一,是年以后的事情,是社会财富逐渐丰富,世俗观念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
电影《七宗罪》
随着美洲地理大发现,土豆、玉米等新物种的引入,那些原本贫瘠无法种植的土地,也能够种植庄稼,而且这些新物种单位产出的热量是小麦、大米的3倍以上。吃饱饭不再是一个小目标,而是轻易能够实现的目标,在之后的年,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人口迅速增长了10倍。随着土豆、小麦、大米等这种高淀粉食物获取越来越容易,肥胖不再是上层阶级特有权力,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胖子。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人们把像路易十六一样的胖子形容为损公肥私之人,胖子被定义为旧势力,剥削者,成为人们要打倒的对象。在之后的宣传画当中,人们还把那些万恶的资本家形容为贪婪的胖子。
人们是如何瘦身的?
过度肥胖危害健康这事,已经形成了共识。据统计,目前美国成年人当中,超过七成的成年人超重,肥胖引发了心脏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胖不仅是因为吃得多,还因为能量消耗不充分,因此少吃多运动,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运动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天生的惰性,于是人们想到千奇百怪的方法,来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比如英国诗人拜伦,他为了保持自己修长的身材,于是每天不吃饭,只喝水和醋,但是这种节食的方法,让他患上了厌食症,即使骨瘦如柴,也不愿意进食。这导致他的身体非常瘦弱,年仅36岁就失去了生命。目前在全世界,厌食症患者超过0.4%,而且以女性居多,他们都是因为害怕肥胖,而导致自己患上厌食症。
除此之外,人们还通过穿束身衣的方式,让自己瘦下来。我们现在收腰牛仔裤等,最早的原型是16世纪时期的束身衣。在16世纪,法国王后凯瑟琳·德·梅第奇,因为自己的肥胖,担心失去亨利二世的宠幸,于是偷偷在自己的长裙里穿了一件铁制的束身衣。束身衣本是一种用来矫正身体畸形的器械,却被梅第奇当做瘦身的工具。
《茜茜公主》剧照
随后这股风刮到英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率先在宫廷内穿戴。同时还在束身衣腰部放着两个棉质的撑裙托,撑裙托越大,就会越发显示腰部纤细,而腰越细,似乎也意味着越富有。这就导致了撑裙越来越大,在电影《茜茜公主》当中,撑裙几乎像一个半圆的球。一直到20世纪,束身衣才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女性束腰的习惯却依然保留着。
现在还流行一种催吐的方式来减少食物的摄入,但是大家后来发现,频繁的催吐,会导致胃酸进入口腔,不但灼伤食道,而且还会腐蚀牙齿。可是依然阻挡不了爱美人士运用此种办法,他们一方面抵御不了美食的诱惑,同时又想保持好的身材,被迫用这种方式来减少糖分的摄入。
前些年还流行抽脂的方式,减少体内的脂肪,在BBC纪录片《解剖肥胖》当中我们看到,我们的脂肪不仅仅分布在皮下,还会分布在肾脏、心脏等周围,时至今日,也不能排除抽脂的风险。
BBC纪录片《解剖肥胖》
以瘦为美是谁定义的?
在现在社会里,人们拼命追逐着标准身材,其实这些所谓的标准身材,只过不是商家灌输给大众的概念。在广告内容不断轰炸下,出现了很多骨感女孩,甚至是纸片人。
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
特别是公众人物的宣传,让人们更加厌恶肥胖,比如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曾经在节目当中,推着小车,载着30多公斤动物脂肪。那些黄色的油脂,让现场的人们产生极大的厌恶感,观众本能地反感这些脂肪。同时那些减肥节目当中,每天都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为了让观众有羞耻感,产品商会请明星代言,借机炒作。产品大卖,又会加剧产品商在广告上的大量投入,因此这个车轮会越滚越大。
上文提及,一直到解放后,我们国家还是喜欢“丰乳肥臀”。进入中国的不仅有可口可乐,还有西方的价值观,“苗条”这股风,像海啸般将这个东方古国淹没。肥胖的女性不但受到歧视,甚至会遭来他人的冷嘲热讽。
肥胖恐惧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肥胖和钝觉性,跟腐败变质、屈从懈怠和愚钝无知等负面含义联系到了一起。在西方社会,由于人们对肥胖群体的诋毁和歧视,社会上不断掀起减肥热潮,厌食症也开始愈演愈烈。现在人们尝试了各种各样又极端、又恶心的方式减肥,但却基本都是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愈合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