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论坛,将在11月28-30日如约而至,为了让大家提前感受大会的火爆现场和精彩氛围,组委会特地筹办会前直播系列活动。
婚姻家庭问题看似简单,在经过深度纠葛之后都能发酵成巨大的“破坏力”。第四期直播,我们聚焦恋爱与婚姻、亲子关系、手机沉迷等几大婚姻家庭热点议题。大咖们到底发表了什么真知灼见,一起来看一看吧~
82:58文字·内容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一起来到了第二届中国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论坛的预热直播,我们已经是第三次在线上做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了,我是主持人李小萌。前两次有很多网友非常积极的提问题,然后我们也尽量的抓紧时间让老师来回答,可能还不解渴,所以今天我们请来了更多的非常有实力的专家大咖,来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婚姻中,在亲子关系中的那些让我们焦虑一个问题。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请到的非常棒的专家。首先介绍的是我们的赵旭东老师,他是精神科主任医师、家庭治疗师、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医学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教授,后面还要特别长,我们节省时间,反正大家都认识你,不好意思。还有一个赵老师他现在正在努力的登陆到瞩目(直播平台)上来,我先把他介绍给大家,大家一起期待,希望他能登陆成功,他是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询与咨商学习的教授、香港大学婚姻及家庭治疗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婚姻家庭及儿童咨商硕士。好,我们再介绍的是姚玉红老师,姚老师是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我就想然后我们请的是陈珏老师,她是精神科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
今天我们这个话题我想大家听了之后都会眼睛发亮,而且会有很多的希望互动的这样的问题,我先跟大家说一下都有哪些,然后你们准备从自己生活中身边找找这个案例,我们请老师来做一一个最具体的这些分析,我们会讨论的是婚姻当中分配是不是一个问题,需不需要青年人恋爱的时候会碰到哪些问题,怎么去保证独立用一起合作,还有就是在教养当中,我们作为父母最关心的两个最头疼的问题,一个是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一个是孩子厌学怎么办?是不是都是非常劲爆的,或者是跟我们切身直接相关的话题。
Q1
我们就先把第一个问题是由赵旭东老师主要来自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过去我们几千年可能中国传统文化讲过门当户对,到了现代社会,不是这事不重要了是吧?只要我们两个就可以组成家庭,该怎么平衡这样?
赵旭东:好,我们传统的门当户对主要指的是经济社会地位方面的因素,在制约着我们找配偶结成家庭的连接。那么这个说法在新的时代当中,它有一些新的内涵了,让在西方式的这种恋爱自主婚姻的潮流之下,我们也是实施一夫一妻制作为结婚的事,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自由恋爱里边当然也要考量很多的因素,所以般配不再限于以前狭隘的经济社会地位了,而是扩展到更广泛的心理的领域。
比如说我们有人类学家研究人类的关系,最基本的就是一种叫互补,有一种叫对称。如果从传统的门当户对来讲,意思就是找配偶就要去找那种对称的差别,越小越好,越接近越好。但是其实人类关系里的另外一个极端叫互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可以看到其实很多的婚姻看上去是不般配的,但是其实是高度契合,非常默契。我们经常有一些婚恋会让人羡慕,觉得他们金童玉女特别的般配。结果结婚几天鸡毛遍地是吧?打的狗血淋头。那么但是有一些人不看好,不被看好的婚姻,结果人家一相熟就几十年白头偕老,可能是父母亲反对,可能是亲友觉得配不上,但是他们用我云南老家的话讲就是牛吃菠萝菜个人心中爱。还有一个更熟悉的叫做外国配外造,自己高度的互补。
那么在现实社会里边你们也看到,有好多人喜欢有这种跨文化的婚姻,大家就想不通他为什么这么好的人看不上咱们本族的本国的人,要去娶一个跟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看上去很怪的人,这就是属于这种高度互补的。那么我们家庭治疗经常观察到,高度互补的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容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情很容易燃起来。但是如果进入到家庭生活里边就容易有冲突,因为这样的差异会变成他们的障碍。所以我们非常的强调婚姻、恋爱、家庭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一些策略,要来增加共识,大同小异,但是同时又要把热恋时候巨大的差异带来的狂热或者浪漫激情,要把它变成细水长流的相似性,就是要有动态调整,这样的话有很多的婚姻,如果是互补和对称交织在一起,有一种动态的调整,一种系统式的这种和对称的动力关系,这样的婚姻就好了。
所以要看重人的身体心理的素质,不要光去拿社会上流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找的对象般不般配,而是要去找三观,要去找情感调节的模式,要去找身体上互相吸引的这些要素。
Q2
正好我提一个问题,因为您刚才讲的互补,一般我们会想说性格互补,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两个人是不是在一起好?我现在看最重要的是一个互动模式,他们能够配得上,比如说一个是有点家长式的命令式,后来一个正好是孩子气的愿意有人给他出主意,给他立方向,他就去执行,是不是这种互补更有效?
赵旭东:我们非常强调动态的流畅性互补的流畅性,因为有的人是希望进到婚姻里边要当个配角的,她可能会很容易进入传统的贤妻良母那样的角色,去配合一个大男子主义很厉害的丈夫,也有可能反过来,有的是家里边的老疙瘩或者是独儿子被养成了妈宝,他可能会想去找一个大姐姐一样的,甚至像妈一样的找一个妈来。如果这两个人互相欣赏这样的互关系,那么他们就会去自动的调节,来适应双方的一种期待。
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一厢情愿有一个人愿意做依赖被动的决策,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又享受这种被需要被依恋,但是又嫌她烦,又嫌她无能,如果出现了这种矛盾性,可能就要开始调节了。有一些简单的婚姻关系,冲突产生你这种自己的依恋依赖的愿望跟现实产生的冲突,可能就在某一些方面被自己的配偶心想着这个特点,但是放到另外一个角度去变成了一个弱点,那么强项和弱项怎么样来调节来调整矛盾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您问的是不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Q3
好,我们把下面时间给我们姚老师,我看看您可不可以从您接触过的一些实际的小例子,来跟赵老师做一个补充或者是一个互补。
姚玉红:其实赵老师刚才说的我们常常说的互补和对称的这样。那么在生活中间像主任说的举的例子,比如说一个内向的人,他找到外向的人,他以为说其实他可以帮我弥补不爱说话或者表达不够的部分。所以我们在恋爱的时候常常是希望补足自己,就是说找到自己另外的一个好像不擅长另外一半,让自己更完善或者更完整。
但是般配其实另外一个词其实就相当于平等的。在婚姻当中始终是像《简爱》所说的是我们要灵魂上的平等,但是在灵魂上精神上的平等之外,会有现实功能上的互补,但是这种现实跟文化互补到底能不能实现呢?其实可以看这两个人对待差异的态度。有的时候我们在恋爱中间很喜欢跟我们互补的那一边,假想着我们一旦在一起的时候就夫唱妇随,然后举案齐眉,然后各种各样的和谐。
但是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我们对另外一个互补的特点,我们并不是那么熟悉,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其实我知道内向的阳光面和阴暗面,但我在恋爱的时候对外向的人,我只看到他的阳光面真正的生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外向的人还有那么多阴暗面,这个时候我怎么去对不熟悉的阴暗面我怎么去磨合,这就是现实功能对人在婚姻中间的一个挑战。
所以比如说内向人觉得外向人到时候觉得他特别枯燥,就是一次话太多太罗嗦,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去互补,这个互补的过程中间就是我们对待差异的态度,这是婚姻对人最大的一个挑战,包括大的家庭小的家庭,我们对待差异的态度,你能不能够觉得这个人跟我不一样,然后再看一看,看到阴暗面也不是那么着急再去了解。当你看到这个跟你互补或者不同的特质,阳光面和阴暗面你都能接受的时候,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的达成互补或者是般配,否则的话孩子在这过程中间会发现,因为多样性反而不知所从,妈妈会说你看你爸爸那么多缺点,你不要学他,或者爸爸会说你看你妈妈像个木头疙瘩一样木讷,你不要学她,这样子反而让这个孩子在多样化中间失去了,不知道该怎么样,不是选择多了,而是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陈珏:刚才其实我们姚老师讲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当两个人真正把床铺搬到一起去生活的,我可能都会经历一个跟现实之间的这种落差或者失望期,看到了不同的一面或者阴暗的面,我们怎么调试最敏感的过渡期,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其实当我们恋爱的时候,我们都会对对方其实是充满了一些期待,甚至是幻想。所以我们有的时候找的对方,可能是我们内心里面所幻想的那样一个物,这样一个角色,遇到了现实的人就会跟我们所期待的幻想,柴米油盐生活在一起之后,发现就有差距了,这就是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其实生活就会慢慢的教会我们,就慢慢的需要去接受。其实讲到底婚姻的磨合,就是两个人恋爱到婚姻的磨合,其实就是讲的是彼此的接纳,我们有一本已经几十年畅销的一本书,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上其实就讲了男女,其实他们从处理情感问题的方式,他们的特点有多么的不一样。这本书其实就教会我们在婚姻生活当中的双方,我们都要能够去看到彼此其实处理问题的方式,包括安慰人的方式,有多么的不一样。比如说女性遇到问题之后,希望去倾诉是吧?女性太太跟先生倾诉的时候,先生喜欢就开始跟他就讲道理,马上就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希望给他提供一些建议。
其实女性她其实说的时候,她其实说我根本不要这些,你跟我讲,我其实要的就是你能够理解我,我就是想要来诉苦倾诉吐槽这样子,可是男人很重在要解决问题。那么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说男人不理解女人,所以往往就会这个时候就会发生这些不愉快了。女人觉得男人也没理解她是吧?男人觉得我已经好心好意告诉你这么多对吧?提供这么多的宝贵的意见,宝贵的建议,你怎么都一点都不领情。所以有的时候矛盾和冲突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因为彼此的不接纳,都希望对方都以为对方是跟自己是一样的,所以就造成了彼此之间的一些冲突和矛盾。
所以我们说这本书其实我们有的时候做夫妻治疗的时候,我常常会跟我的来访者会建议他们双方去读一读这本书。作为一个家庭作业读完之后,让他们谈谈感想。他们常常告诉我说,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男人和女人有这么的不一样,这就意味着说原来他是跟我是不一样的,我就不要去强求他了。所以这里面就开始多去接纳对方,谈他就是这样的人了,他就是这个样子。其实他也不是坏心眼,他也不是不理解我,这就是他的方式跟我不一样而已。
所以婚姻当中我们是希望的是能够多一点的彼此的这一些接纳,能够了解对方是跟自己不一样,不要试图去改,硬是要去改造对方,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话,失望也会越多。所以婚姻生活是一个大家相互包容的逐步的这样一个过程。
有一句话说“水清则无鱼”,越是大家什么事情如果都是要争你对我错,讲讲那么多的道理对和错,可是婚姻生活也不会幸福的。所以这个是祝我们网友们都能在婚姻的磨合当中,都能够越来越多的能够去相互的去接纳,然后就是约了更多的一些包容,这样的可能会婚姻的质量会更高。
Q4
从陈老师的观点当中,我生出来一个问题留给我们的赵文滔老师。刚才老师讲了我们要相处其实也要学习的,但是很多人会说我就要用我最真实的一面找到另外一半,让我最自然的方式终老,我难道要改变我自己,还要学习他是什么人,还要学习相处之道,我太累了,我在家就应该是最本真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才是这婚姻家庭对我的意义。您怎么看?
赵文滔:这个讲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我们都希望在外面戴着面具一整天回到家,至少可以好好的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但问题是我们真实的自己,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踩痛了我们的伴侣或者是我们家人的脚,这就是婚姻里面需要学习的相处之道,因为她也想做自己,你也想做自己。两个人如果打起来了,谁也做不了自己,只能做两只刺猬了。所以怎么样在做自己跟体贴对方的需要中间拿捏到一个平衡。我想所有成功的婚姻的最大的关键,也许我们会非常理想化的想,也许这次没找对,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让我做最真实的自己,跟他在一起相处,我再去找。
对,有一个讲法就是觉得好像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有一个完美的另一半,我们要找对了这一半的话,那一切事情都解决了。这个当然是一种很理想化的想法,就是到底理想的另一半到底在哪里?究竟有没有这样子的另一半?如果真的有,到底这一辈子找不找得到,怎么样可以找的到都会是一个问题。这还没有找到之前,我们愿不愿意花时间来学习跟我们现在身边的另一半怎么样相处?我觉得是一个更大的学问和智慧。
Q5
我还想追问的是到什么程度?是我觉得还是作为调试,或者我尽量理解人性的复杂,我可以接纳的,到什么程度,我应该跟我拉响警铃说已经踩到我的红线,我应该从这个关系当中走出去。有没有这样的一道线?
赵文滔:有的。对方踩到了自己的时候,我们也有很多种选择,我们可以用一种比较友善的方式让对方知道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底线,我们没有办法忍受这个东西。继续下去。当然也有可能我们忍耐,然后对方不知道原来他们踩痛了我们的脚,等到我们忍得受不了的时候,一爆发出来对方吓一跳,说为什么你不早说这个情况呢?但是因为你现在爆发的特别厉害了,它的反应自然也不可能太太善良,这两个人就打起来,所以确实是有一条线的,到了那条线过了以后,你很难再修复这个关系,我们在临床上面有的时候也会感叹来的晚了一点,那个线已经过了,我们都是希望在那条线到之前,我们有尽我们的力量去努力过这个关系,是不是在关系建立的时候,就要让对方双方都知道说哪里是我的线。
可能我都不太知道我的线在哪,他踩了以后我才知道的。我们最奇妙的地方就是我们以为我们这条线还行,但是在真实关系相处,你才发现到跟我们自己想的都不太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的伴侣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的线,跟我们自己的按钮,所以这也是关系里面的一个功课,就是我们透过了跟人相处,从对方的眼里看懂了我们自己究竟是怎么样子的一个人,这个也是关系带给我们的一种功课。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成长的心态看待自己,也看待对方看待关系。
Q6
正好我们就自然过渡到下面一个议题,由我们的姚老师主持的是关于青年人的恋爱问题。现在青年人都是在独生子女家庭长大,我要张扬我的个性,我要成为我自己,我永远不要屈服于谁,可是在关系当中又要去合作,我们怎么建立这样的一个好的心智模式来往下走?
姚玉红:确实是现在很多人都说了谈恋爱太累,有的人都开始有些女同学都说这男同学现在都太脆弱了,怎么这么都不好好追求了,追两下然后就放手了。人们现在都会心疼自己了,但是在心疼自己或者刚才所说的彰显自己活出真我的过程中间,人们还会有一个永恒的议题,那就是要找到感情,就人一个人永远是不够的,因为你一个人最终会遇到你做不成的事情,或者你的局限性的部分。当你遇到这种挫折或者说孤单或者是有胆怯的时候,身边如果有一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情义相投的人陪你在一起,这会是我们追求爱情或到目前为止,情感仍然是年轻人非常舍不得,会很纠结的部分。
有一句情话叫做“和你在一起,我不怕死去,我也不怕活不下去。”你看两个情义相通的人他不怕死,而且他后面一句话叫我不怕活着,所以活着挑战很大了。但是两个人相处确实是很多要让渡一部分自我,或者要学习一些新的部分的地方,包括年轻人也会说我需要的一个什么样子的,既给我一些独立空间,但是又能感觉到我们是彼此连接、彼此支持、彼此关爱、彼此愿意理解这样的一个很难得的情感体验。
在保持独立的自我和进入关系中间,是两个极端中间是有很大的一个连续谱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带着这种怎么讲尝试或者探索的过程,所以年轻人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课,他们去试一试,不要太早的去找终点在中间找一找或者体会一下,没有人不喜欢好的情感的,也没有人说是不需要的,他之所以有人说我一个人过或者怎么这辈再也不谈恋爱了,事实上他没有感受到让他舒适的,让他真正享受和喜欢的那种情感。如果有这样一份的话,我相信所有的年轻人现在再怎么独生子女,它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情感的部分。
Q7
因为刚我们姚老师讲了,年轻人说要值得付出努力去寻找自己好的关系,那么其实如果关系再好也不可能不吵架,而且其实好的吵架是有意的这关系。那么怎么让吵架把对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让它是一个有建设性的争吵?
赵旭东:建设性的争吵蛮好,其实沟通不一定都是和风细雨,诗情画意的沟通,就包括了实质性的一些冲撞,有一些比例。那么这个是刚才讲到的婚姻里边要成长,要学习,确实是跟刚才议题延续下来相关的,不要以为结了婚就是到一个安安全感一个终点,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婚姻跟前边恋爱交流的方式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
所以应该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了解别人的初心,现在流行的他的一些基本的动机,基本的需要,他的情感调节的模式,这些情况其实都是非常细节的体现在我们吃喝拉撒睡里面的。所以这个事情就是刚才提到的,有很多年轻人容易很短的时间调试不太容易不太顺利,就放弃失望,就发出很多感慨来,这个是一种倾向,现在很多这个人很轻率的离婚,在我们大陆有的大城市,这个是非常高越发达的这几个一线城市就越厉害。
我想起一个叫瓦斯拉维克的一个美国心理治疗师,他说有很多人是抱着叫乌托邦综合征进到这个关系里面来,所以他们就抱着一种偏执的想法,一种追求绝对完美的想法,而不能去欣赏婚姻学习、调试,甚至有点小受挫的这种过程。他们老盯着一个目标,所以有一些目标他们达到以后其实马上就失望了,因为并不是他要的更高的一个目标。
有的人就是像这样活在斗争当中过一辈子,拼命的在跟老公斗或者老婆斗,我在临床上经常看见这样的,他们就失去了这种互相学习里边的一个成长的机会和乐趣。这样的婚姻就不太好玩。
我们讲playful也是婚姻里边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有调调要有情调,这是我刚才听我觉得今天讨论这个问题蛮好玩的。我突然联想起来,我是60后的人,跟我们下一代的两位女士谈论这个蛮有意思,我不知道我说的话,在镜头前的其他的听众有什么感想,会不会觉得我很out了?我不知道台湾的赵老师是什么年代,因为我不好意思问他,觉得今天讨论很好玩。
Q8
我们大陆的赵老师问一下台湾的赵老师,你愿不愿意透露你是什么年代。刚才赵老师有一句话抓住了我,他说进入了婚姻之后和恋爱是不一样的,让我想起了多年前采访过李子勋老师,他聊天给我很大的震撼,他说小萌我跟你讲婚姻有非常多的基石,比方说两个人价值观统一,对财务的财务观统一,教育观统一,它就列了10个要素,然后他说你看这里边没有什么,我一看没有爱情。因为我带着我多年的疑问,我都到这个年纪了,还有这个疑问,然后代表他我自己问各位了。
赵文滔:这个观点我先回应一下,确实你说的完全是对的,曾经有一项研究是做了几千个样本,在网络上就问大家说,觉得进入婚姻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发现选爱情的都是没结婚的,结了婚其实选的真的就是会选互相的支持,互相的理解,甚至有人选门当户对。然后财务上的然后一些很现实的因素,因为婚姻它考验的是一个长久性,比如说你刚才说建设性的争吵,其实建设性的争吵有的时候真的在婚姻当中才能演练起来。在恋爱当中因为有荷尔蒙,有各种各样的喜欢,可能大家彼此忍让起来就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是婚姻更长久,而且它更复杂,所以他建设性的争吵其实是真的是实战性的。
有的时候是想象型的,就说算了我让他一点就好了,我其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怎么样。但是到婚姻当中那么长久的一件事情,而我们说没有任何一样感情是不需要建设的,爱情婚姻到了过程中间还是需要去建设性的争吵,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就是说把情绪就是纯粹地宣泄情绪要拉出来,而是更多的是在情绪这之后,你能比较快地恢复到理性,然后能跟现实的功能去做连接,谈到自己的需求,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达成一个妥协。
在这过程中间你能多快的多稳定的能够把情绪的干扰或者说情感的需要能够整理好,说给对方听,而不是说我就是图个痛快,我就是要压倒你,我就是气势上要怎么样,其实是没有作用的争吵,甚至是会有破坏性的争吵。我就先讲这一点。
陈珏: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讲一个挑战,就是我如何识别这个是我的情绪还是我的观点,可能是因为小时候都没有这种训练,进入婚姻之后真的是从零起步去学习,或者说你让我去对我的情绪。比如说你说你离远点,听上去像个需求对不对?你离我远点,但是你仔细听的话,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因为他真的是要你离他远点吗?如果真的离他远点,你走开不就好了吗?还有人家离你远,你真的想离你自个离家出走了就好了。但是为什么还在他眼前,眼睁睁的跟他说你离我远点,事实上是你好好的靠近,我希望你来认真的理解我,给我一个真正的关爱。
你现在这个样子,我恨不得不要跟你待在一起,所以那个时候就像你说怎么去区分,这是你的一个我怎么有点回音?大家听到我的回音,情绪和观点,很多人理不清自己是在理性的情况下表达需要,还是说带着情绪在说气。在说实话在说像赵文滔老师那样的思维,明明想靠近,能够理解自己,是说的是气话,还是说真的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其实我觉得这一点确实还真的是很重要。这是跟我们的依恋的类型是有关系的。
那就是说我们讲表达,他有的叫一致性的表达,就是我表达出来的东西跟我的内心跟我内心的真正的需要和想法是一致的。这就是比较良好的这种表达,就是说我能够讲出我自己心里面真实想要表达的,还有一些我们叫不一致的表达。这个里面的话,我刚才讲的就是姚老师举的例子很好,就是你离我远点,这个背后我觉得跟我们的依恋的类型,我觉得是可能那么从小到大的可能依恋的类型,所以所以矛盾性一点,这个明明自己心里其实很期待对方跟自己能够靠近再靠近,可是就是因为内心太想需要跟对方靠近,对方一点点的就是差错就会让自己很失望,很失望,所以就会表现出来很生气就特别容易生气,所以是内心其实是一种很强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就特别容易会会对对方特别的生气,然后就说出那样的气话。所以我们这里其实讲到我们听的人,刚才讲的姚老师讲的是是说的人是吧?你说的人要要能够说出一致性的,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听的人也是应该要学会听,夫妻双方里面,你在听的时候觉得对方他这样子说你离我远一点。真的他是这么想的吗?还是他其实是带着一种情绪在说那样的话?所以假如能够去听出对方,他其实是言行不一致,能够知道对方其实是非常在乎自己,可能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了,所以对自己有的时候容易表现出一种情。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更包容一点,能够就是说知道对方是其实因为太在乎自己了,我们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相处之道,我们从对方的内心里面,从一个好的方面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对方,可能我们自己我们的自尊心就会少一点的被对方踩踏。
所以这个时候我对方其实有情绪,那就是两个人这个时候叫流动的互补。他在生气的时候不满意的时候,如果我也很生气,我也很不满意。所以这种流动在于,如果他很生气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退后一步,是吧?我们是包容他,等到对方被我包容了之后,对方的情绪就慢慢得到了疏泄,慢慢理性恢复了。他也缓过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许你这个时候你再耍耍小脾气,对方这个时候他倒是能够来包容你了。所以还是很有意思的这种相处。
Q9
下一个话题,我就说到厌学这件事情。可能对于很多家长来讲,现在这是他们比较困扰的一个话题,所以我们今天特意把这个话题回拨,请我们赵文滔老师来主持这个单元。那么其实上一次有老师说到了,他说厌学其实不是病本身,而是症状,我们要区分孩子厌学究竟厌的是什么?那么赵文滔老师你的观点是什么?
赵文滔:好的,现在就是厌学这个问题,在整个亚洲的各个不同的地方都越来越厉害,家长老师们都特别头疼,不知道该拿这些孩子怎么办,其实这些孩子自己本身不上学,在家里面呆的也不舒服,虽然看起来好像挺舒爽的睡到自然醒,然后晚上玩游戏,但其实心里面特别慌,特别不舒服。
可是问题是我们常常被一些我们自己的东西局限住了,看不到一些孩子真正的需要。比如说像厌学这个问题,本身这个名字,名词本身有一个误导性,好像是它不像学的是学习出了问题,我们的研究也好,临床上面的经验告诉我们都发现到跟学习本身关联不大,甚至有很大的一个比例,这些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自由的这一群就功课根本是小菜一碟。他如果真的想念书,根本一下子就捡起来了,所以厌学本身就有一个误导,因为一听到了厌学,大家就很使命的想从学习的角度来帮忙这些孩子,把他们硬拖到学校去,更加强课业上面的一些补习,通常都恰好适得其反。
Q10
所以我才觉得这个练习的题目很值得今天晚上来请教。在座的几位有经验的老师们,包括了我看到的一些迷思,或者是哪一些常见的做法,让这个情况反而变得变本加厉。这一些厌学的孩子们他们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以及我们身边的人可以做一些什么来帮忙他们。尤其刚才赵文滔老师提到他的观察,其实在亚洲这样的厌学的现象似乎更加明显,这个是不是透露了什么信息?我们如何分析是孩子们改变了,还是说当下的一些学校的模式,家庭的模式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已经不太能够匹配了,因为他们得到的信息你看跟我们小时候比那么丰富,渠道那么多,他们的这种自尊觉醒的可能比我们早很多,所以是不是这些模式都没有能够跟上我们孩子的步伐,我觉得绝对不能说现在孩子这么脆弱,一点点压力都扛不住,肯定不是这样去分析这个问题。
赵文滔:对,确实如此。之所以在亚洲这个情况特别情况严重,我想跟文化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我们亚洲的文化还是以升学为主要的一个优先的目标,所以父母亲都是一心一意的,就算自己吃不饱穿不暖,都要想办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期待他们将来能够超越自己出人头地。这个出发点当然是没有错,但是有很多的时候,这个情况就会变成是孩子肩膀上的很大的一个压力,甚至怀疑我这么努力,我的功课好了,我的父母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