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田勘
这是专栏“知海拾贝”的第11篇文章
●中国山东和河南出现新的"琅琊"病毒,网友对这一病毒的命名感到担忧,这是有理由的,需要从世界卫生组织的命名指南去看待。
●"琅琊"病毒感染尽管病死亡较高,但传染性不强,也可以预防,目前无须过分担忧。
●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在未来造成更多的致病微生物从动物转移到人,引发更多的人兽共患病,这或许是人类更重要的远虑。
"琅琊"之名的顾虑
近日,国际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NEJM)发表了一项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的文章,该文章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可感染人类的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作者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Langyahenipavirus,LayV)。
这个消息首先让网友感到不适,认为与其用“琅琊”命名,不如用“狼牙”命名,因为"琅琊"是中国古地名和现地名的交集,可能会引发多个地区人们的地域歧视的担忧。年播出的《琅琊榜》古装戏让中国人知道了中国太多的地方叫做琅琊。
可能由于这个新病毒是在是在山东和河南发现的,故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琅琊。但是,这会让一些与琅琊名称有交集的地区感到不快。早在西周时期,姜子牙在封地齐供奉八神,其中的四时主在琅琊,也即青岛市黄岛区(合并前的胶南市)境内的琅琊镇,这里有琅琊山、琅琊台,还有以其命名的琅琊台酒。春秋时期,琅琊成为齐国重要的城池和海港。秦国统一六国后,在这里设立琅琊郡,郡治就在琅琊县。到了东汉建初五年(公元80年),琅琊郡改为琅琊国,治所迁到开阳县(今山东临沂)。
所以,这种病毒命名为琅琊,不只是让青岛、临沂的公众感到不爽,也让现在还有很多叫琅琊的地方的人不快。现在的南京市栖霞区也曾经设置过南琅琊郡,甚至现在安徽滁州有一个琅琊区,全国各地也有多个琅琊镇。因此,这些地方的人也有可能感到冒犯。
不过,取名"琅琊"病毒可能是一种对原有病毒命名方式的承袭。这次发现的新病毒是亨尼帕病毒的一个变种。原始的亨尼帕病毒其实是两种相似的病毒,分别称为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过去也称马科麻疹病毒,后重新命名为亨德拉病毒。原因在于,该病毒于于年-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郊区的亨德拉首次被发现,故以当地的地名命名。
尼帕病毒是年3月经澳洲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从马来西亚双溪尼帕新村(KampungSungaiNipah)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副黏病毒,并被确认是这起疫情的病原体,后以第1个病例发生地双溪尼帕新村命名为尼帕病毒。可见,这两个病毒都是以地名命名的。
马来西亚双溪尼帕民居
兼顾通俗和学术性,还要避免负面影响
由于亨德拉病毒与尼帕病毒基因组在核酸及氨基酸上分别有70%-88%及67%-92%的相同度,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在第七次报告中,在副粘病毒亚科原有的三个属的基础上,新设第四个属——亨尼帕病毒属,将两种病毒合称。
网友担心琅瑯病毒的命名可能引发地域歧视也并非没有理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于年5月8日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新型人类传染病的最佳实践》,提出对病毒和疫情的命名既要照顾通俗性,也有学术性,还要兼顾避免引起对地域、国家、个人和动物的负面影响,以消除歧视。
指南的主旨是,尽量减少疾病名称对贸易、旅游业、动物福利的不必要负面影响。也要避免对任何文化、社会、国家、地区、专业或民族群体造成侵犯。因此,疾病命名的要素可包括:通用描述术语(临床症状、生理过程、受影响的系统等),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出血性、脑炎、免疫缺陷、功能不全等。
具体描述术语有:年龄组、患者人数、时间进程、流行病学、起源、严重程度、季节性、环境,如老年、急性、先天性、轻度、夏季、海洋等;还可以有病因及相关描述,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亚型等,以及年度,如。
但是,指南不推荐的措辞包括:地理位置:城市、国家、地区、大陆等;人名;文化、人群、行业、职业等;特殊的动物或食物种类;煽动过度恐惧的词汇,如未知、死亡、致命、流行等。
年7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州Mackay地区的一匹马亨德拉病毒检测呈阳性
因此,"琅琊"病毒的命名的确有重新考虑的理由。
病死率虽高,但传染性并不强
亨尼帕病毒是亚太地区可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一类病毒,这两种病毒(亨德拉与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果蝠。这两种病毒都被列为生物安全四级病毒,病死率在40%-75%之间。例如,年5月,在马来西亚共确诊尼帕病毒性脑炎发病例,例死亡,病死率39.6%。而且当时疫情造成马来西亚近个猪场90多万头猪遭扑杀。
尼帕病毒主要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脑炎。不过,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35例急性"琅琊"病毒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54%)、咳嗽(50%)、厌食(50%)、肌痛(46%)、恶心(38%)、头痛(35%)、呕吐(35%),并伴有血小板减少(35%)、白细胞减少(54%)以及肝功能受损(35%)和肾功能受损(8%)等。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新的病毒与尼帕病毒属于同一属,到目前为止,这些病例并不致命或非常严重。
"琅琊"病毒基因组由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组织与其他亨尼帕病毒相同,在系统发育树上,该毒株属于新毒株,在演化关系上,与之前在云南墨江发现的亨尼帕病毒最相关。年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6名矿工感染不明疾病,症状是咳嗽、发冷、高烧、胸痛和呼吸急促。其中有3名感染者因肺炎死亡。当时从感染者身上提取了病毒,表明与尼帕病毒基因组相似,因此暂时命名为墨江病毒。现在的研究表明,"琅琊"病毒与墨江病毒的基因组比较相近。
鼩鼱
对于"琅琊"病毒的来源,研究人员初步推断是鼩鼱。在研究的25种野生小型哺乳动物中,主要在鼩鼱体内检测到"琅琊"病毒的RNA(71/[27%]),显示鼩鼱可能是"琅琊"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琅琊"病毒能否人传人。
防治的现实和未来
不过,根据科赫法则,也还不能完全确认这种新的病毒,现在只在26例病人(74%)中检测到"琅琊"病毒,因此需要继续观察和研究。科赫法则是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病原体与疾病关系的方法,包括:患者罹病部位经常可以找到大量的病原体,而在健康活体中找不到这些病原体;病原体可被分离并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记录各项特征;纯粹培养的病原体应该接种至与病株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或个体,并产生与病株相同的病征;从接种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离方法应能再分离出病原,且其特征与由原病株分离者应完全相同。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亨尼帕病毒的防治指南是,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应尽快实施隔离,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立即通知公共卫生管理机构。至于对亨尼帕病毒和"琅琊"病毒引发疾病的防治,目前还没有疫苗,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只有支持性治疗,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鼩鼱、蝙蝠和病猪,以及不喝生椰汁、生海枣树汁等。
-年,孟加拉国先后爆发5次尼帕疫情,其中年爆发的疫情被证实是人类通过进食带毒果蝠污染的生海枣树汁,而尼帕病毒的原生宿主果蝠的地理分布广泛。在中国相关蝙蝠体内也检测到病毒的抗体。年5月,尼帕病毒在印度喀拉拉邦暴发和蔓延,有10人死亡,发病原因是有些人吃了在门前捡拾的水果,而该水果据推测曾被感染病毒的蝙蝠咬过,带有蝙蝠的唾液。
如果能最终证实"琅琊"病毒感染是一种新的人兽共患病,因此未来更需要预防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三大病原生物引起,迄今有记载的人兽共患病约种,如狂犬病、黄热病、登革热、埃博拉等病毒性传染病,莱姆病、恙虫病、布鲁菌病等细菌性传染病,还有寄生虫引起的非洲锥虫病等。
随着气候变化,许多物种会被驱赶到新的环境,它们携带了大量病原体,会促进病原体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美国乔治城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哺乳动物病毒共享模型预测种动物间未来跨物种病毒传播的机会,结果表明,哺乳动物物种间的新相遇和新相识有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但将集中在热带非洲和东南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
全球变暖哺乳动物会重新分布
在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情况下,预计年因气候变化驱动的哺乳动物分布重组,至少会导致1.5万次新的跨物种病毒共享事件。这些新的病毒共享事件主要由蝙蝠驱动,而蝙蝠可能携带容易传播给人类的病毒。
因此,未来,人类可能面临更多的人兽共患病的产生,对此要有足够的警惕,此次的"琅琊"病毒感染35人已经是一个信号。不过,只要注意防范,这种新发现的病毒对人造成的危险并不大。
参考文献
1.中外研究者: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已知35例感染,年08月08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