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生物的本能,趁着直播“流量”的东风,吃播产业的发展也势如破竹。
吃播播主在线表演,动辄一次性吃掉6斤牛肉、10碗火鸡面、20个汉堡、斤小龙虾、串烧烤,以其容量超大的胃吸引着屏幕前的粉丝疯狂打赏。只靠吃就能轻轻松松月入百万,低门槛、高利润的造富神话也不断刺激更多人成为入局者。
吃播的诞生与兴起
其实吃播最开始并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工具。吃播是舶来品,起源于韩国。是一位叫做朴舒妍的上班族偶然发现的,她下班后通过直播吃饭竟然获得了比本职工作更高的收入,这也得益于她异于常人的大食量。之后她全职直播吃饭,月收入极其丰厚。随着她越来越红,模仿者也趋之若鹜。
而大胃王的概念要早于吃播,年日本综艺节目《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开播,著名的大胃王,有着吃播界活化石之称的木下佑哗就是这个时候出道的。这个节目在05年之前做的是大胃王锦标赛,风靡一时。但因有高中生模仿节目中的大胃王窒息死亡,导致节目一度停播。节目后做了改版,形式更贴近现在的吃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吃播火爆后,大胃王与吃播的概念就微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大规模流传到中国是在年。
国内第一个爆红出圈的大胃王是“大胃王密子君”(后改名“密子君”),她在B站上传自己的吃播视频《速食10桶火鸡面用时16分20秒》,获得.4万的点击量大火后,播主们纷纷开始效仿,“大胃王式吃播”类网红成为最吸睛的群体。并且“大胃”标签也广受头部吃播博主青睐。微博粉丝量超0万的mini、超万的朵一、接近万的浪胃仙的微博昵称中均有“大胃”二字。(后已删除)
自虐发展的畸形吃播
做吃播博主不难,难的是做一个火爆的吃播博主。因为你不仅仅要有异于常人的食量,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吃再多也不会胖的体型。而且做视频还要求,播主具备策划、创意以及统筹多方面的能力。
而在流量的驱使下,不少人找到了捷径,借助观众的猎奇心理。畸形吃播应运而生,“重口味吃播”是其中最典型的。
开始,“猎奇”的对象还只是像大肥肉、猪大肠以及金枪鱼头等不太招人喜欢的东西。最后演变为“猎奇”一些普通人不可能吃的东西,像是活墨鱼、活青蛙。更有甚者,吃播下水道里的青苔、洗脚水里的泡面。丝毫不关心是否能吃,吃的东西是否健康。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足够多的流量就行。
而这种重口味吃播吸引的只是少部分人,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畸形吃播只会令他们更加反感。所以“大胃王”播主们还是把竞争放在如何吃的更多上。
大胃王吃播行业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大量吃东西的同时还要保持纤细的体型,试问鱼与熊掌哪能兼得?
渐渐地吃播行业的乱象被一点点撕开。假吃、催吐、剪辑手法都成为心照不宣的行业黑幕。密子君就曾因被爆催吐翻车,导致粉丝量一路下滑。而且就健康而言,频繁催吐会灼伤食道、腐蚀牙齿。严重者会患厌食症,丧失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甚至是猝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6月份,沈阳的“大胃王”吃播主播王先生,因长期在直播中食用肘子、红烧肉等高热量食物,在直播前突发脑溢血去世,而他在录制吃播视频的短短半年时间内,体重暴增了80斤,从斤飞增到斤。
此外明星在吃播的发展中也默默助力,不少明星都邀请过大胃王到店打卡,陈赫火锅新店开业就邀请了“大胃王”浪味仙到店里做宣传,另外密子君也经常光顾陈赫的火锅店。
吃播产业如何“体面”生存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吃播能够大火,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心理。
而如今的吃播早已与吃播的初衷背道而驰。吃播想要长久,靠的绝不是猎奇和“重口味”的行为,而是应回归初衷,带给观众关于美食的享受。假如任由畸形吃播发展下去,不仅播主身体会吃不消,还会遭到流量反噬,吃腐烂龙虾而遭网友唾骂的阿尤就是前车之鉴。
而密子君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是基于对健康的考虑,前段时间她就已经做了转型,从“大胃王”式吃播,走向了美食探店与分享。新的方向和风格不仅没有让她掉粉,而且还收获了一大波新粉丝。
近期,“大胃王”浪费粮食遭央视批评的消息,已经连续3天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8月14日,#央视再评大胃王吃播#又登上热搜榜。吃播行业的重度危机也给吃播播主警醒,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期,迫在眉睫……
图片来源于网络暴利行业下,总有暴力代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还有一些消极言论认为吃播行业要凉了,但是从行业整体价值来看,一刀切的做法太过片面也不可取。那么,国家下一步会不会对吃播行业采取整改措施,未来会否出台政策规范吃播行业发展?值得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