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难忘的猫耳洞岁月连载十五一线作战步兵如炼
TUhjnbcbe - 2024/12/23 16:39:00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https://m.39.net/pf/a_9671054.html

前文说到我直瞄火力队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以及时、猛烈、准确的炮火清除敌火力点、压制敌直瞄炮、打击敌观察所,有力地支援了步兵出击拔点作战,为减少伤亡,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篇续文我主要根据我三次去一线前沿阵地看到的,及平时了解到的情况,写下一线步兵的炼狱生活。

我之所以说一线前沿步兵的生活是炼狱生活,是因为他们生活、战斗的环境太恶劣,虽然在人间,但过的却不是人间的正常生活,而是如地狱般的生活,是在地狱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更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

一线步兵长期的炼狱生活比起流血牺牲更折磨人,煎熬人,伤害人。不仅仅对肉体伤害大,对精神摧残更大。无论是对肉体的伤害,还是对精神的伤害,都是长期的,有些更是终身的,给官兵身心留下的创伤和阴影是难以平复的。

我去过老山脚下松毛岭一线步兵前沿,也去过“八十年代上甘岭”的一线步兵前沿,还去过八里河东山35号阵地一线步兵前沿,看到他们生活、战斗的环境就有了如上所述的感受。

松毛岭一线步兵的情况以前简要介绍过,这里主要先介绍一下“八十年代上甘岭”一线步兵的情况。

“八十年代上甘岭”是八里河东山主峰.4高地的代称,之所以被称作“八十年代上甘岭”,是因为以前偌大的山上没有一个水源,吃水用水完全要靠人沿着40度到70度的陡坡爬行几公里背上去,滴水贵如油,再加上山上条件十分艰苦,遭到炮弹轰炸多,相比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当时又是八十年代,故而得名。

(作者在“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留影)

我在年4月5日去“八十年代上甘岭”时,羊肠小道的陡坡已经被工兵修建成“Z”型一千多个水泥台阶,水已经用水管抽到山上水站,但一线前沿用水还需要冒着炮火来背。

登完水泥台阶就逐渐走近了一线步兵阵地,路两旁草丛里到处埋有地雷,只要脚一滑就可能踏响地雷。树上有挂雷,草棵里有绊雷,到步兵堑壕还有防步兵定向雷。

到了一线步兵阵地其实已经越过国境线2至3公里,对于我这个还没有跨出国门的人,今天也算出国了。我军为了占领有利地形,建立良好的防御态势,不得不越境控制一些制高点。这里叫“负一”和“负二”阵地,也表明我军是临时占用,用后归还。

一线步兵坚守在与敌人接触对峙的最前沿,有的与敌人中间隔一条沟,有的与敌间隔几十米的开阔地,还有的与敌人是洞挨着洞,甚至有的与敌中间只隔一块大石头,说话都能听见。

整个八里河东山地区灌木丛生,植被茂密,地形复杂,敌我阵地犬牙交错,有些前沿与敌相距很近,所以八里河东山一线步兵前沿是遭敌偷袭最多的阵地。

敌人经常利用黑夜、大雾、大雨等能见度不良时偷袭。有时派一个班或一个排投弹打枪袭扰一阵。有时一、两个敌人爬过来扔几个手榴弹就跑。

敌人有时还偷着在我一线步兵堑壕后面的路上埋地雷,设绊雷。还有的把我步兵在前沿放置的面向敌人的定向雷,转了度方向对向我步兵,我步兵一引爆,无数钢珠就会射向我步兵。

反正敌人把“偷鸡摸狗”的事情都干绝了,把当年对付美国人的那套战法拿来对付我们,不让我步兵有片刻安宁。

一线步兵时刻都要警惕敌人偷袭,时刻都有可能被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炸死炸伤,时刻可能中了敌人的阴招,生死就在瞬间,精神上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压力可想而知。人长期精神紧张,如果意志不够坚强,就可能会精神崩溃。

一线官兵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与顽敌作殊死战斗,靠智慧,靠勇敢,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偷袭,挫败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牢牢地坚守在祖国的最前沿。

一线步兵在大些的高地坚守,可能还有挖建的屯兵洞,里面的空间会稍大些,但一般都住很多人,显得太拥挤,人挤人,腿伸不开,气味更不用说。在小些高地或不能建屯兵洞高地坚守的步兵住的猫耳洞只能依堑壕而建,空间十分狭窄,只能坐着或半躺着睡觉。

一线步兵基本没有床板,地上铺上“防潮布”,把铺盖放上睡,遇到下雨漏进去就只能睡在泥水里。人太乏困什么环境都可以睡着。猫耳洞和屯兵洞晒不到太阳,加上雨水多,雾气大,洞里始终很潮湿,被褥经常水踏踏的。

在一线坚守的步兵吃饭是个问题。在离敌人稍远些,条件好些的还能吃到班里做好送来的热饭菜。很多一线步兵距离敌人太近,环境和条件都不允许做饭,敌人封锁严,后面阵地难以将饭菜送上来,只能吃压缩饼干和罐头,长期吃消化不良,肚子胀,患上厌食症,造成营养不良。

那时我军还没有现在部队配备的外层加上一点水就能加热的速热野战食品(里面有米饭或面条和两种菜,还有加上水就成的饮料)。

(一线步兵在狭窄的猫耳洞旁包饺子)

一线步兵吃水用水也是大问题,坚守的高地一般都没有什么水源。有水的地方都是敌我必争的资源要地,谁都争不去就用机枪、大炮、地雷封锁,谁也别想吃。有的偷着去抢水,付出了生命代价。有的到后方去运水,要通过几道敌人炮火封锁线,每滴水都要付出代价。很多时候都是趁下雨用雨布、压缩饼干的空桶接水攒着,节省用。几个月基本是牙不刷,脸不洗,更别奢望洗澡,有水喝就很满足了。

(战士牺牲在取水的水塘边)

战士们既怕下雨又盼着下雨,怕下雨是因为一下雨堑壕里积水,在泥水里淌着走很费力,猫耳洞还经常挨淹,洞里更潮湿。有时进了水的猫耳洞没有办法躺下睡,官兵们就倚靠在堑壕壁上睡觉。

盼下雨是因为可以接水有水喝,又可以借着雨水痛痛快快洗个淋浴,好好轻松一下,但不敢得意忘形完全站立着洗,只有蹲着或弯着腰洗。从齐胸深的堑壕站立或抬起头,可能就成了敌人狙击手的爆头目标。

烂裆烂腋,更是困扰一线步兵的大问题。老山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南亚内陆山区气候,到了雨季,经常阴雨连绵,雾气弥漫,空气潮湿,太阳一出来,天气十分潮热,气温经常达到40多度,如在蒸笼中,官兵满身汗水,又不能洗澡,也没有水擦洗,裆部腋部又不透气,细菌在裆部腋部长期繁殖,几乎每个人都烂裆烂腋,烂得流脓血,有的还引起全身溃烂,奇痒无比,又不敢抓挠,只能靠坚强的意志坚持着。

(一线步兵裸身在简陋的猫耳洞警戒)

上级有关部门也很重视烂裆烂腋对一线官兵的困扰,专门送来很多药,还研制一次性纸裤头,送到一线让官兵穿,想解决内裤太脏和不透气的问题,但潮热、出汗、卫生条件差等情况没有办法改变,烂裆烂腋仍然折磨着我们的一线官兵。

没有办法,官兵在堑壕里有的只穿个大裤头,有的烂裆烂腋厉害只能赤身裸体。有些新闻记者拍下前线战士几乎裸体,蓬头垢面的新闻照片,并不是我们的一线官兵不文明,不讲军容风纪,而是保护战斗力的一种无奈之举,是特殊环境下的酸楚现象。

(一线步兵赤裸着上身在阵地上)

天炎热,出汗多,长期衣服不换洗、不洗澡,官兵身上的味道又酸又臭又馊,都这样,谁也不嫌谁,习惯了。苍蝇、蚊子可是喜欢这些味道,没有因硝烟炮火而远离,勇敢地闻味扑来,追赶着它们的“猎物”叮咬和纠缠。官兵本来就没有什么遮护的身子,被叮咬得大包套小包,疼痒难耐,抓破就感染化脓。

丛林里面的老鼠和蛇也没有被炮火吓跑,也在神出鬼没地骚扰着官兵。硕大的山鼠胆子特别大,经常爬到疲惫不堪睡着了的官兵身上啃来咬去,搅得官兵不得安宁。五颜六色的各种大小蛇,更是在阵地上如入无人之境,好似官兵侵犯了它们的领地,有时突然就发起攻击。听说蛇怕烟油,很多官兵在阵地上学会抽烟,蛇闻烟味就避而远之。

那拉口地区的一线步兵更难受。在老山参过战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山是“天堂”,松毛岭是“人间”,那拉口是“地狱”。我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但他们阵地就在我们炮位远方的山脚下,能清楚地看到他们阵地上的一些情况,后来也听说些他们的情况。

敌人几个方向上的高射机枪,每天不分昼夜向他们射击。敌人的直瞄炮、大口径间瞄炮、迫击炮每天数次炮击他们,没有消停的时候。在整个前线,那拉口一线步兵阵地是挨炮弹最多的阵地,每次敌人报复都拿这个地方撒气。

这里步兵坚守的相对独立的几个小高地都是石头山,山里开凿出小洞子,人只能挤在里面,外面放一个哨兵警戒,敌人攻上来才一同出战。官兵平时不敢露头,就是炮不炸,敌人的狙击手还始终盯着哪。

哨位也不能放在明面,落弹太多,设在表面存在不了。有的在石逢中,有的在开挖出来的小坑道口,还有的在用波纹钢架构筑的掩体里,都只能爬着、倭着进出。

几个高地的石山被炸得白白的,没有一棵草木。上层的石头都成了碎石和粉末,山顶被消掉2米多。抓一把碎石和石末,里面都会有几块弹片。堑壕被炸塌,夜间又堆起,每天都重复一次。

人虽然在洞子里一般炸不到,但头顶上一天挨几次炸,炮弹在石头上爆炸的巨大响声,震得头疼心闷,被炸时间长些就有战士出现脑震荡症状,头晕、呕吐、吐血,甚至被震死。如果运气不好,洞子被炸塌就没命了。

这里的步兵不仅仅每天要挨几次炸,经受机枪时续扫射,手榴弹间断炸响,还要时刻警惕和抗击敌人偷袭,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干脆睡不成觉,人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精神压力大,心理难承受。

我们一线将士就这样在如此炼狱般的环境下坚守着阵地,承受着煎熬,经受着考验。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是什么精神在鼓舞着?只有心怀坚定信念的人,才能长期承受重压而不崩溃,才能面对艰难困苦而不屈服,才能面对死亡而不懦弱。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和平而战,是深植于我军参战官兵心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曾经在那拉口及其他前沿阵地战斗过的步兵战友们,你们或许能看到这篇续文。我要对你们说,尽管当时我们相距较远,看不到或看不清你们的身影,但你们遭遇了什么,承受着什么,经历过什么,我们每天在山上看得都很清楚,你们太不容易了!

战后不论你们是否立过功,你们都是祖国的功臣,人民的英雄。你们从炼狱中光荣走出,经受住了磨难和死亡考验,如凤凰涅槃,都淬炼成了钢筋铁骨的祖国栋梁。你们经常喊:“炮兵万岁!”“直瞄炮万岁!”我这里要大声高喊:“一线步兵万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即将发表的连载十六《艰难生活》。

作者简介

夏立军,辽宁开原人,大学文化程度。年5月出生,年8月入伍,年12月退休。在47集团军炮兵旅、司机训练大队历任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旅干部科干事、旅组织科干事、政治教导员、旅组织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荣立三等功四次。年12月至年6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荣立二等功,被成都军区树立为“优秀基层干部”,获银质奖章。

喜欢越战纪实的朋友,推荐点击下方链接看一看,《越战老兵亲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解那场战争台前幕后的真实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忘的猫耳洞岁月连载十五一线作战步兵如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