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过度节食者
有个叫进食障碍吧的论坛,里面一个姑娘发帖子称:有厌食症,3年没吃一口油,不吃油不吃肉不吃大米不吃糖不吃盐不吃晚饭,每天早上和中午吃点水果,有时候吃一块粗粮馒头,这种生活过了3年。每当想吃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恨自己恨的发疯,感觉自己就是一头嘴馋的猪。然后这个想吃的东西,不仅不会去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还会什么都不吃,以此惩罚自己的嘴馋。
在极端控制下,姑娘成功地瘦了下来,变得漂亮了,但是她却患上了厌食症,对生活失去了向往,每天脑子里想到的事情是:想要去死。
她有爱她的爸妈,理智上也明白自己应该开开心心地活着,为了自己也为了爱自己的父母,但是她觉得活得痛苦。
什么是进食障碍?
百度百科这样定义进食障碍:进食障碍的异常的行为并非继发于其他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害怕和试图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常常是多数患者最明显的心理病理。
进食障碍,其实不是简单的生理原因,而是心理问题了。
多数人产生进食障碍,最初原因是对瘦对美的追求;外部原因是这个社会对女性美的评价标准,让我们削足适屦;而内部原因是我们失去自我欣赏和自我满足能力。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社会外部环境,无时不在告诉你:不够,你应该更努力,去追求更好的东西,不然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但是精神上,人们却越来越空虚。社会的大环境告诉我们,要努力、要奋斗;要自律,要管理好自己的身材.......
在这种大环境的渲染下,我们要求自己达到高度自律,不允许有点点的懈怠。事实是我们总是发现自己没有达到目标,于是开始焦虑,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焦虑和不安全感成了社会高速发展下人们的标配,我们总是感觉无助和空虚。
这不仅是当下国人的写照,历史总是高度重复的。
在上实际80年代初,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日本走出了战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时代,然后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被称为“饱食穷民”。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日本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用纪实的笔法写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在《日本世相系列:饱食穷民》中,作者不仅仅真实记下这些故事,他也在探索,这些故事后的真正成因。
02故事1:那个半夜催吐的女人
深夜三点,寿美代有一场每夜固定上演的个人秘密仪式。不管早睡还是晚睡,她都会在深夜的这个时刻准时睁开双眼。她一边小心不吵醒睡在身边的丈夫浩二,一边偷偷溜出被窝,踮着脚尖走出房间,一路小跑进了厨房。
她打开冰箱,拿出提前用保鲜膜封好的食物。那些食物,也许是晚上和丈夫一起吃饭后剩下的饭菜,也许是一些面包和土司,还有冰冻的鸡肉块。她迫不及待,经常等不到这些食物完全加热,就全部塞进自己的肚子里,直到最后吃得撑了,再也塞不下去了。
然后她来到厕所,将手伸进自己的喉咙,让这些食物全部吐进了马桶,直到肚子里所有的食物全部吐了干净,最后突吐出黄水后,她才感受到无尽的满足感。但是这种幸福的感觉,只会保持很短时间,第二天,她将继续这样的仪式。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但是当时对于我来说,吃,其实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吐。”她是这样说的。
她又为什么要天天晚上背着丈夫大量进食后再呕吐出来呢?
“我不是想要吃东西,而是有一种想要吐出来的冲动。心中一旦出现这种冲动,就根本阻止不了自己。就像是被冲动的魔鬼附身了一样,马上想去吃一大堆东西,然后全都吐出来。我完全不在乎吃什么,心里只想着快点吃!快点吃!身边有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一吃起来,大脑就会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会去想,就像沉醉在其中一样,这样才能把现实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让人不开心的事情全部赶出脑子。“
她吐出的是食物,她感觉是吐出了自己所有的烦恼。
因为不停的吃,然后全部吐掉,生活费开始不足,于是她开始去便利店偷。当她在多次偷窃后被抓获,她的秘密才被人知晓。因为身体过于消瘦,她被送进疗养院。她所在的疗养院,有很多像她这样的进食障碍着。
医生分析,心中时刻挥之不去的内在的空虚感才是这一疾病真正的元凶。很多患者都没有形成信任感,产生安全感,内心时刻伴随不安和空虚,并需要通过食物进行填补。填补空虚感的行为之一,就是拒食或是过食。
03故事2:为了业绩,让自己陷入债务泥潭的奋斗者
佐地健一在大四的时候就收到全国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的offer。健一上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大学的4年也是在晃荡中过去了。
大三临近期末那会儿,一张招聘广告塞进了他的信箱。
“欢迎加入人才驱动型证券公司!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证券公司需要年轻的活力!时刻不忘主人翁意识,开拓、创造全新的领域。未来之路虽有挑战和艰险,但同样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这里有给你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你有能力,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常务董事也不是梦想!尽情施展才华的年轻人——这就是我们A证券公司想要寻求的人才!”
激昂的文字,激情的语言打动了他。他原以为凭自己的学习,并不能被这家公司接受。但是老板打消了他的顾虑:我们需要的是能吃苦,愿意拼搏的年轻人。
学历能力不是第一要素,愿吃苦,年轻的身体能吃苦才是最重要。
公司评价员工的好坏也只有一个:销售额。
公司的简介写着:
“证券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但工作目标是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绝非必须达成的‘业绩指标’。工作目标并非由公司为员工摊派,而是由每个员工根据自己能够完成工作的能力去判断、制定出来的。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上司和老员工会给新员工建议和帮助。为自己制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为了达成目标全力以赴。“
但实际上业绩指标就是业绩指标。公司每年都会制定更高的目标,员工每年都必须超额完成公司的目标才行。在这种制度下,无论你怎么拼命,都永远不会有解脱的那天。
在高压之下,每人都需十分拼命,所以个人时间基本是没有的。
在一次计划的截止日期前,还有一定额度销售没有完成。正好一个熟悉的客户要购买了万日元的金融产品。这笔交易,不仅让健一超额完成计划,同时也让自己部门,自己所在的分公司超额实现目标。
但是在临近交易前,客户打来电话,公司资金周转不开,要取消这笔交易。健一给客户取消了这笔交易,但是他不敢告诉公司领导这笔交易被取消了。最后,他想到一个办法,小额贷款,自己补上这笔交易。他算了一下,自己的工资可以补上小额贷款的利息。
在日常高压工作之下,他又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这些错误产生的损失也需要自掏腰包来补偿。他于是用另外一个小额贷,信用卡等方式套现的资金来补前一个,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在某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工资已经补补上那些欠款的利息了。
某一个上班的早上,他揣着要还贷款的钱,走向与上班相反的方向,坐了飞往另外一个城市的飞机。此后的3周,他不断从一种交通工具换成另外一种交通工具,不敢在某一地作长时间的停留。
他想不明白,每天早上7点离家,晚上11点才回家,他将自己的时间都贡献给工作,他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为什么最后他还会负债累累?
结束语
在当下大环境下,我们眼前一片繁荣,穿着时尚、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精英;开车好车、游玩于各大旅游景点的中产之家;一掷万金给孩子各种培训辅导的爱心父母......
但是,当我们切换一下舞台,可以看到半夜还不能归家的打工人,40岁后失业找不到工作的中年人,晚上11点还不能睡觉的学生。
每个人都在成功强迫症的驱动下随波逐流、筋疲力尽。
所有人都陷入一个巨大装置,努力把时间变为金钱,被强迫着,要更快、更有效率地活着,哪怕超越身体极限,时时刻刻,一分一秒都不能错过。这节奏让我们无法按照自然时间生活,过有生命力的生活,只感觉身心俱疲,不停被压榨。外部世界看似华丽,内部却可怕地快速运转着,让人不断沦陷其中。不知所措的焦虑、充斥心中的空虚……终于有一天,忍不住爆发出来:我这究竟是在干吗!
《饱食穷民》不仅仅是日本30年前众生世相,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当下我们的影子。历史不仅仅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需要找出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不能让历史一再重演。
在迷惘时,我们要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我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一生?
日本世相02·饱食穷民(年度影响力图书豆瓣年度图书知乎年度好书)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