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司令
如果说有一首能够承包80、90后校园生活的BGM,那一定是《YesterdayOnceMore》。
前奏一响起,就仿佛回到了初中的英语课上,老师一句句教唱这首歌的场景,不仅如此,英语考听力前的那一小段试音音乐也经常是这个bgm,甚至不少同学歌词本上抄的第一首英文歌也是这首!
可以说《YesterdayOnceMore》是很多人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首完整的英文歌~
虽然我们对这首歌的旋律已经烙印在了心里,但创作和演唱这首歌的卡朋特乐队(Carpenters)似乎很少被提及,大家基本都是知歌不知人。
其实,卡朋特乐队在70年代的美国流行音乐史上,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YesterdayOnceMore》,他们很多作品还在我们喜爱的影视剧中出现过。
比如邓紫棋为电影《后会无期》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就改编自卡朋特的《TheEndOfTheWorld》。
《老友记》第1季第7集的停电之夜,菲比弹着吉他和众人合唱的也是这首。
00:38《情深深雨蒙蒙》里,依萍在夜总会唱的《小冤家》,原曲是《Jambalaya(OntheBayou)》,是卡朋特在年发行过的畅销单曲。
00:45在《辛普森一家》中,荷马和玛姬结婚时的背景音乐,用的是卡朋特的《CloseToYou(TheyLongToBe)》。
02:07而卡朋特除了辉煌的音乐生涯以外,背后还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谁是卡朋特?
卡朋特乐队由一对亲兄妹组成——主唱卡伦卡朋特(KarenCarpenter)和年长4岁的理查德卡朋特(RichardCarpenter)。
卡伦除了担任主唱,还是一个出色的鼓手。理查德是乐队的钢琴,键盘手,负责乐队的专辑制作和歌曲的乐器编排,兄妹俩都有着非常出众的音乐才能。
年,理查德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医院,4年后,医院降生,他们的母亲艾格尼丝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父亲哈罗德则是一名印刷业商人。
值得一提的是,哈罗德出生于中国的广西梧州,并在那里度过了其中的一段童年时光。他的父母当年是住在中国的传教士。
卡朋特一家
童年的理查德性格比较内向腼腆,与妹妹卡伦不同,卡伦不喜欢在家里待着,总是和邻居小孩在外面玩耍、打垒球,唯一能让她乖乖待在家里的,就是父亲哈罗德的唱片收藏。
从小,两兄妹就听了不少古典、爵士唱片,比如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爵士女歌手艾拉菲兹杰拉德(EllaFitzgerald)…
他们着迷于50年代著名的夫妻组合——莱斯保罗和玛丽福特(英文名是LesPaulandMaryFord,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LesPaul……想了解他们的可以看我们之前写的这篇)。仅靠莱斯保罗的电吉他,玛丽福特的人声,加上多轨录音技术,就制造出了多重唱和多重奏的效果。
从卡朋特乐队的歌曲中,也能听到这对组合对他们的影响。
据理查德的回忆,因为小时候并不知道这种声音效果的原理,为了模仿,所以他和卡伦从4岁开始,就像一只乐队一样在练习和声了。
理查德从小就开始练习钢琴,并展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在他12岁时,他们所居住的社区便认为,他今后一定会成为一个职业音乐家。
为了儿子的音乐前程,卡朋特一家于年搬迁到了阳光明媚的加州。一年后,理查德进入著名的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学习音乐,还加入了学校的大学合唱团弹钢琴。
卡伦后来同样就读于这所大学,并加入了学校乐队,理由是——为了逃掉体育和数学课。
卡伦一开始弹的是钟琴,但她很快就发现,自己喜欢的是打鼓。
练习打鼓不到一年,她已经能够演奏戴夫·布鲁贝克(DaveBrubeck)的爵士名作《TakeFive》。
卡朋特兄妹和贝斯手雅各布斯在大学时组建了他们的第一支乐队——理查德卡朋特三重奏(RichardCarpenterTrio)。当时他们主要演奏爵士的纯器乐歌曲。
年,他们赢得了洛杉矶地区的乐队大赛,登上了电视荧幕,随后还与著名的唱片公司RCA签订了合约,但RCA并没有真正地看重他们,因此也没有给他们发行过任何唱片。
理查德卡朋特三重奏
年,卡朋特兄妹又组建了一支名为Spectrum的流行摇滚乐队,不过这个乐队不到一年也解散了,因为他们的音乐风格与当时流行的迷幻摇滚显得格格不入。
在乐队的一些表演中,理查德开始有意让卡伦唱歌,尽管卡伦每次都很抵制,但乐队的路子走对了,正是卡伦在演唱上的天赋,为他们日后从主流风格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年,AM唱片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音乐家赫伯阿尔伯特(HerbAlpert)偶然听到了他们(当时已经改名为卡朋特乐队)的试听带,其中卡伦的歌喉令他大为惊艳。
然而公司上下雇员一致认为,卡朋特乐队不可能会成功,因为他们的风格无法吸引当时的年轻人。
但赫伯决定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乐队签约。签约当天,他还是心里不禁打鼓:“保佑这只乐队能带来几首热门单曲吧!”
AM员工们的担忧不无道理,卡朋特乐队的首张专辑《Offering》叫好不叫座,在发行后只卖出了张,唱片公司遭遇亏损,可谓相当糟糕的开场。
赫伯认为,卡朋特乐队迫切需要一首能够大热的排行榜单曲。这时,他想到了那首自己最近才刚刚录好的歌曲,创作者是当时签约AM的传奇创作组合:伯特巴卡拉克(BurtBacharach)和哈尔大卫(HalDavid)。但赫伯对最终完成的效果不满,打算放弃。他想,如果将这首歌给卡朋特乐队处理,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这首名为《Closetoyou(TheyLongtoBe)》的歌曲有典型的巴卡拉克式的优美旋律,却不是一唱就红的金曲。这首歌早在60年代就已写好,唱过它的无一不是无名之辈:RichardChamberlain、DionneWarwick、DustySpringfield......但歌曲本身却从来没有大热过。因此当赫伯将这首歌交到理查德手上时,特意叮嘱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编排。事实证明,赫伯赌对了。
年,卡朋特乐队版本的《(TheyLongtoBe)Closetoyou》一发行,就快速成为了美国公告牌的冠军单曲。这首歌是卡朋特的第一首冠军单曲,也是整个70年代抒情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从此开启了卡朋特乐队成功的大门。
AM的联合创始人回忆自己第一次听到《(TheyLongtoBe)Closetoyou》的感受时说:“这是一首会让你觉得‘我TM上辈子一定是拯救了世界’的歌。”
乐队此时趁热打铁,同年8月,理查德将AM雇佣的两名创作人RogerNichols和PaulWilliams创作的某商业银行广告曲《WeveOnlyJustBegun》重新翻唱,成为乐队的第二首冠军单曲。这首歌被誉为一代美国人的婚礼之歌。
随着乐队的成名,他们在电视上出现的机会增多,巡演也开始增加。喜欢卡朋特的人觉得,卡伦应该站到台前来唱歌,而不是坐在她的架子鼓后面。
一直以来,她都对在观众面前展示自己,脱离鼓手的身份,成为乐队的台柱子感到兴致索然。但由于乐队开始家喻户晓,在市场的“裹挟”下,她没有选择。
年是卡朋特乐队的巅峰期,乐队两次受到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邀请,拜访白宫。理查德和大学同学兼Spectrum的队友约翰贝蒂斯重聚,理查德谱曲,贝蒂斯写词,理查德/贝蒂斯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卡朋特歌曲:比如《ToptheWorld》,《GoodbyetoLove》,还有我们最熟悉的《YesterdayOnceMore》。
《YesterdayOnceMore》来自乐队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NowandThen》。这张专辑以70年代兴起的老歌电台热为灵感,致敬了-60年代的经典音乐。
作为单曲,《YesterdayOnceMore》拿下了美国公告牌排行榜第二名的好成绩,后来,更是成为了卡朋特乐队在全世界最吸金的歌曲。理查德曾经在采访中表示,这首歌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在随后的年,卡朋特乐队整整一年没有录制新专辑,因为,巡演实在太多了,从-年,乐队总共举办了场演唱会。
过量的巡演让所有人身心俱疲,新专辑无法制作,乐队巨大的名气也让理查德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万一做不出畅销曲该怎么办?”
乐队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让乐队最终分崩离析的不幸也出现了——卡伦患上了厌食症,体重一度降到仅有41公斤。
最终,乐队于年解散。而卡伦在32岁就告别了人世,死因是由神经性厌食症引发的心力衰竭。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典型症状为体重不足,营养不足仍病态地渴望变瘦,因此不吃不喝。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10%的患者会死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因进食障碍而瘦削的卡伦(左)
对于卡伦为何会患上神经性厌食症,相关的讨论在其去世后就没有中断过。但逝者已去,生者如斯,这样的讨论没有意义。
当时许多接近乐队的人都能感觉到,卡伦对于观众对她外形的评论非常在意。
卡伦的朋友在采访中说,卡伦的人生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淡的结婚,生个孩子,然后给他们做感恩节的晚餐。
但过早的成名,剥夺了她选择人生的权利,包括接受自己身材的权利。
令人唏嘘的是,年的今天,作为乐坛顶流的BillieEilish,依然面临着网友铺天盖地的身材羞辱。
令人欣慰的是,碧梨选择了硬刚,用视频向羞辱她的网友回击:“关你屁事。”
从卡伦卡朋特到碧梨,实际是社会大环境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只不过可惜,我们在失去了卡伦之后,才等到这样的大环境。
英语老师教唱《YesterdayOnceMore》这件事,是怎么做到全国统一的?
卡朋特的巅峰期大概是在年到年,而许多中国人第一次听到《YesterdayOnceMore》和卡朋特作品,要等到90年代乃至20世纪初,那也是许多国人开始接受西方流行乐启蒙的年代。
那么,西方那么多经典流行乐,为何卡朋特是进入中国的第一批乐队?卡朋特那么多作品,又为什么单单《YesterdayOnceMore》成为那首占据大家青春的BGM?
在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遍全国各地,除了物质上追求富裕,精神面貌上也寻求解放,过去被视为“靡靡之音”的西方音乐,渐渐从明处或暗处进入内地。
明处,年,英国的威猛(Wham!)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演出,成为第一支来中国演出的西方摇滚乐队,是我国对西方流行乐敞开大门的标志。
威猛中国演唱会的现场
同样在这段时间,上海东方歌舞团的女歌手成方圆出版了《成方圆(女声)独唱专辑》,里面收录了几首英文翻唱,其中的《昔日重来》,翻唱自卡朋特的《YesterdayOnceMore》。
(年成方圆《YesterdayOnceMore》现场)
上海东方歌舞团是国家文化部的直属歌舞团,肩负着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把外国优秀的歌舞艺术介绍给群众。在外国原版磁带难以寻觅的年代,人们只能通过成方圆的磁带来获得外国流行乐的印象。
换句话说,《YesterdayOnceMore》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时候人们想象中的外国流行乐。
90年代初,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正式引进卡朋特的磁带,群众得以一窥乐队全貌。
接着再说说暗处,在90年代的沿海地区,打口碟逐渐成为青年们获取西方音乐的主要途径。
鉴于卡朋特在全世界的销量,以及越大牌越好卖的道理,我相信打口奠定了卡朋特在国内的传播度。
至于为什么大多数80、90后,都对《YesterdayOnceMore》有“英语老师教的第一首英文歌”这样的共同记忆,是因为大家的英语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吗?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英语教育快速经历了一个从启蒙到普及的过程。年,教育部启动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中学英语教育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能力较差。中学英语教学和教材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年,人教出版了中英合编的英语教科书,确立了英语的基础教育应当生活化,趣味化的发展基础,教材中的两个人物——李雷和韩梅梅陪伴我们度过了校园生活。
年,我国又启动了新课改,同年6月,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强调摆脱应试教育,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因此,该怎么让学生主动提起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是摆在众多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唱英文歌作为一种辅助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迅速在全国中小学的英语课上推广开来。
一般能在课堂上教学的英文歌,需要满足这样的条件:
1)旋律轻快
2)词汇量小
3)契合课堂教学内容
毫无疑问,《YesterdayOnceMore》完美符合,于是渐渐成为了一代人学生时代的回忆。
如今的卡朋特
由于卡朋特早在70年代解散,中国歌迷也因此错失了现场观看卡朋特演出的机会。
距离歌迷们最近的消息可能是12年前——理查德在日本宣布:打算重组乐队,正在找符合条件的女主唱——天赋相当但声音不像卡伦的。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