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在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老大不小了,但就是不懂事,根本无法自立。他们总以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给了孩子太多的溺爱,没有让他们多吃苦而造成的。看完下文你才知道,原来大多数的父母并不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过度的干涉”从而扭曲了孩子的成长。
与“过度保护”相反,“过度干涉”是过度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父母都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希冀,过度强求造成了过度干涉。我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长期以来诊治过很多患儿,来就诊的孩子当中,被父母“过度保护”的一个也没有。毁了孩子的不是“过度保护”,而是“过度干涉”。孩子无法自立,根源在于父母的“过度干涉”。
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养成,靠的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下去。相反,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就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
另外,过度干涉的父母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通常给予他们过度的语言赞美和物质奖励。因此,孩子容易在意父母的评价,从而“讨好卖乖、动歪脑筋”,蒙蔽真实的自己。
幼儿期的日子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进入青春期之后,一旦情况没有改观的话,孩子很可能找不到自我定位,陷入“迷失自己”的境地。拒不上学的孩子和患厌食症的孩子,通常小时候十分老实,没有经历过反抗期。这种事例屡见不鲜,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里——家长的过度干涉掐断了孩子自立的萌芽。
当然,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对孩子做一些必不可少的事情(干涉),比如,教育孩子懂礼貌就是为人父母的义务。但是很多情况下,父母美其名曰“为了教育孩子”,实则都是按自己的爱憎好恶干涉子女。“时间不等人”“为了将来着想”,大人固执己见,揠苗助长。次数多了,都是过度干涉。
快乐育儿的诀窍在于:任孩子自由决定自己成长的步伐,父母静观其变。我们家长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剩下的就是在一旁静待花蕾日渐饱满、最终绽放。
花儿有时候可能不会开,也有时候开得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一切都是生儿育女的意趣所在。
我所说的“过度保护”,它向孩子们传递了“爸妈等你慢慢长大”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