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用白幼瘦PUA女性,这家公司从根上就
TUhjnbcbe - 2025/1/20 11:15:00
刘军连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

如果将女性的美固化在某一个标签下,对美的定义有且仅有一种分类的话,除了会将外貌焦虑无限扩大化,还会越来越排斥审美的多元化。这种潜移默化的病态PUA,必须要警惕了。

金融八卦女作者:椰椰···

要说近两年,全球最火的衣服品牌,应该就是BrandyMelville了。

这家来自意大利的快消品牌,很少会去做广告宣传,但却以简约的设计、主打“纯欲风”、单件价格在rmb左右、有品牌独特风格等优势,在一众“仿大牌、抄大牌的快时尚品牌中脱颖而出,在全球挂起了一阵“BM风”。

但很快,女孩子们就发现比起设计风格,BM的衣服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

所有衣服onesizefitsmost,而这仅有的尺寸基本上为s码。

这就意味着,能穿进那件S码衣服里的女孩子们,体型不能太丰满。要想穿的好看,那更是必须得瘦。

为此,还有网友贴心的总结出了一张“BM女孩”的身高体重对照表。

不少女孩把成为“BM女孩”当做自己的瘦身目标,为了能穿进那件S码的衣服,减肥方式、健康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但在如今讲究审美多元化的时尚圈,作为一家服装时尚公司,BM这一畸形且单一的审美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争议。这场由BM引导的“身材焦虑”,引起了媒体的批评以及网友们的不满。

尽管如此,BM的生意依旧火爆。

年5月,北京首家BM在三里屯开业。开业后一股新的浪潮成为“BM女孩”们的新目标,那就是“BM店员”。

这类女孩子通常是在店里选购衣服、或者结账的时候,会被其他店员询问“是否想来做兼职?”

或者主动向BM投递简历。

但无论哪种方式成为BM的店员,这都代表着,她们是被认可的、合格的“BM女孩”。

当她们在国内社交媒体发布照片时,不难发现,这些女孩子们,都是有着精致妆容、穿着BM衣服,露出纤细的腰和笔直修长的腿。

“被店长问要不要来兼职?”

“竟然被邀请做兼职店员。”

而这些标题下的评论里,也有不少女生表示羡慕。甚至还会要求博主可以出一期经验分享帖。

因为好看,符合“BM女孩”,才被邀请做店员。

这种固化女性的审美,源自BM公司内部的“畸形审美”文化。

1.

/BM的畸形审美/

9月初,美国媒体《商业内幕》发布了一篇关于BM的深度报道。在这篇报道里,除了引导“身材焦虑”,BM甚至还在引导“外貌焦虑”、涉及种族歧视,以及其他的一些政治问题。

▲图片来源:美国媒体《商业内幕》截图

在报道里,作者采访了32位BM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他们爆料,外貌是BM在招聘解雇员工时重要的因素之一。员工长得越好看,获得的薪水也会越高。

▲图片来源:推特博主

kate_H_taylor

BM现任CEOStephanMarsan曾表示他心中的“BM女孩”应该是

“苗条的、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孩”。

这一点,从BM的官方ins上也可以看出来,图片模特清一色的苗条的白人女孩。

所以年轻、瘦弱、漂亮的白人青少年是他们在挑选员工时的首选。

而国内两家BM店开业时,都曾有金发碧眼白人青年做店员,甚至还有顾客为了他们专门去探店打卡。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位店员也十分消瘦。

而在爆料文章中,有多位员工提到为了这份工作,她们不得不采用极端的节食减肥方式。在这样畸形的工作环境下,员工们身体、心理上都患上不同程度的疾病。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个令人不适的细节:

BM的所有零售员工都必须每天向高管们上传一张自己的全身照,由高管来确定员工是否可以继续留在BM的店里工作。

▲图片来源:推特博主

kate_H_taylor

年,StephanMarsan收到美国一家店长的短信,面对照片中充满活力的黑发女孩,他用意大利语粗鲁的回复“这家店雇了一坨狗屎”并要求将图中女子开除。

年,一位曾在美国西海岸某家BM门店工作的前店员在TikTok上发布视频爆料BM在招聘时歧视亚裔。

BM前高管LucaRotondo在爆料中提到,“如果员工是黑人或者胖子,StephanMarsan会将她们开除。”

面对顾客,StephanMarsan也是相似的态度。

一位BM前店主透露,StephanMarsan不希望黑人和过于丰满的人穿该品牌的衣服,因为他们会为品牌带来不好的影响。

很难相信,在审美多元化的年,亚裔、黑人模特在欧美时尚圈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时尚圈也出现不少大码模特,居然会有一家时尚时装公司,对人种、对肤色、对身材进行公开羞辱。

这种人种歧视、肤色歧视、身材歧视、物化女性的行为,没有任何遮掩,甚至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潮流密码,被宣扬、被追捧。

美国杂志《VICE》9月21日发布的一篇文章里,一位25岁女性消费者,因为穿不进BM的衣服,而放弃购买,她没有质疑BM店铺里衣服onesizefitsmost的不合理性,反而是认为自己不够瘦。

尽管BM从没公开宣扬过“白幼瘦”审美,但BM将审美固定在瘦弱的金发碧眼的白人女性,为女性打上消瘦、精致、少女、纯欲等标签,这是一场针对女性的、赤裸裸的“身体PUA”。

2.

/国内的“白幼瘦”审美/

与“BM女孩”相似的,是国内互联网上风靡的“白幼瘦”“少女感”审美。

“白幼瘦”审美甚至成为互联网上的主流审美之一。

在这种审美下,催生出了很多非人类标准:A4腰、漫画腰、反手摸肚脐、锁骨养金鱼、人间打光板......

在这些标准下,很多女孩子陷入“容貌焦虑”的怪圈,用这些标准要求自己甚至是他人,为了达成这些标准极尽所能。

有些人会选择运动减肥,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极端的减肥方法。她们会效仿一些明星为了工作在短期内采取的极端节食法:一天一个苹果、将一日三餐的热量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等。

短期内瘦身效果明显,长此以往,会产生抑郁症、厌食症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

而关于“幼态”这一点,先天不行,后天努力,很多女孩子将一些女艺人当成“幼态”模板,乐此不疲的研究,模仿她们的妆容和穿搭。

为了凸显自己“白幼瘦”的特点,女孩子不再满足BM的S码衣服,甚至还衍生出将自己塞进童装的闹剧。

为了实现“白幼瘦”的目标,还有人会选择去做小腿肌肉阻隔手术,只为了让小腿变得纤细;还有人因为高颅顶显脸小,而去在头部填充骨水泥;再或者只是为了瘦,而去做切胃手术。

这些离谱的医美项目源于容貌焦虑,却又在制造容貌焦虑。

甚至还有人不再满足成人的“白幼瘦”,将真正“白幼瘦”还处在发育期的儿童推成美妆博主,把“外貌焦虑”影响到下一代。

“白幼瘦”“BM女孩”审美文化的盛行,还带来了“少女感”、少女文化等标签,这些都将女性的美浓缩固化,好像只有在这些标签下的女性才配称为好看。

“白幼瘦”好看吗?好看。

“BM女孩”好看吗?好看。

但也没有好看到可以成为某一时期主流审美的地步,或者说主流审美不应该是某一种审美。

反观当下娱乐圈或者网红们,尽管她们美的也各有特点,但她们美丽的底色也还离不开“白幼瘦”。

如果将女性的美固化在某一个标签下,对美的定义有且仅有一种分类的话,除了会将外貌焦虑无限扩大化,还会越来越排斥审美的多元化。

那么今天被标签化的是女性,明天就是全人类。

3.

/女性不该被定义/

所以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比起用“白幼瘦”、“BM女孩”这些标签来去定义女性的美丽,我更希望是用自信、健康、阳光这类词。

追求美,是人类的本能,但变美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某个标签,而是为了取悦、接纳更好的自己。

更何况,“美”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标准答案,更不该被某个群体、某个标签固化。

演员陶虹在一档节目上曾谈论过少女文化的盛行并不是一件好事,她说“这说明了男性的不成熟和幼稚,暴露了男人的不自信。”

那如果整个社会都在追求这种审美,那么这个社会也是挺幼稚的。

前阵子,互联网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复古港风”潮,网友们纷纷怀念起上世纪的香港女星,张曼玉、王祖贤、周慧敏、邱淑贞......但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白幼瘦”“BM女孩”,她们怕也算不上美女了。

从小我们经常见到一句话“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现在这双眼睛被种种标签遮挡。

女性的标签不该只有“白幼瘦”,女孩们也不该都是“BM女孩”。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用一首在抖音很火很洗脑的一首歌《姐就是女王》做结尾:

“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

“一辈子不长活出想要的模样,就算无人欣赏也为自己鼓掌。”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白幼瘦PUA女性,这家公司从根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