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晓晓从小功课都十分优秀,小学从来都是班级第一名。年9月,她不出意外升入一所名牌初中,这里高手云集,竞争激烈,在频繁的考试比拼中,难免会有名次波动。一次单元测试,晓晓没考只考了全班第五。她觉得那是人生中的“污点”,渐渐丧失了斗志,不想去学校。一向严厉的母亲狠狠批评了她一顿,希望能把她从“低谷”中骂醒。不料,晓晓一气之下,竟拿美工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臂,并冲妈妈叫嚷“我不想活了”。
所幸,那一刀割得不深,晓晓没有生命危险。可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她依然整天窝在家里,情绪低落,不理睬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下,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都急坏了,忙带着她去看医生。最终,晓晓被确诊为抑郁症。
抑郁症,我们一般人都不会想着把它与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联系起来,然而,数据显示,这种病如今却在青少年中开始“流行”起来。
根据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的数据,年15-24岁的青少年中每人就有至少12人死于自杀。
在我国,据统计14岁-28岁青少年接受抑郁症就诊数量持续增长,年比年增长52%,年比年增长了89%,接近年的三倍,平均每天接诊3位青少年患者。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症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车祸。
青少年本来应该是蓬勃向上、充满朝气的一群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
压力过大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学习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孩子除了学校里的学习任务,还需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和课外特长班如乐器、绘画、体育等,这些让孩子“喘不过气”。一旦但孩子无法很好完成家长安排的这些“任务”时,就容易积攒压力,最终压垮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就像晓晓一样,不少抑郁症的孩子原本学习是很优秀的,但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更高或者在长期家长高要求下孩子对自己也形成了高要求,这样即使成绩偶尔相对有所下降,家长(或包括孩子)不满意,最终把孩子(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家庭环境的影响在青少年抑郁的原因中占有很大影响。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中,不少是离异家庭。在中国,父母的离婚往往也意味着亲子关系的割裂,而一个不健全的家庭关系可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情况是,单亲妈妈或爸爸一方面总是逼着孩子在爸爸和妈妈之间做选择,让孩子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拥有承担抚养权的妈妈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望,对孩子学业要求严厉。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有什么问题,只希望孩子“听话”,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一旦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想法就会激化矛盾。
青少年抑郁和其个性特征也有很大关系。比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喜欢把负面情绪都闷在心理;或者过于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高,无法接受失败等,都更容易导致抑郁的产生。
青少年抑郁有何表现?常见的三种表现形式:
或者睡不着,或者睡太多对别人感到生气和易怒对他们过去喜欢的东西失去兴趣失眠是抑郁的典型表现之一。十几岁的睡眠质量通常都是很好的,正常的孩子通常会觉得“不够睡”,但抑郁症患者来说,好睡眠是一种美好的奢侈。所以如果出现了入睡困难、早醒、频繁醒来等问题,就要意识到是不是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及时就医,而不是“硬扛”。
情绪低落、缺乏兴趣,也是抑郁的表现。本来青少年时期一般人都会表现出对很多东西感兴趣或者有些他一直比较喜欢的东西,但患上抑郁症,会让他们对这些东西失去兴趣,不再对“旧爱”表现出兴奋等情绪。
青少年抑郁还会让他们变得易怒、爱生气。不过,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十几岁的孩子很少用“郁闷、抑郁”这些词来形容抑郁症,相反,他们经常会用“压力”或“悲伤”这些词语。他们会描述这些感觉来了又去,或是“大爆发”,大多数人注意到了对别人的愤怒和易怒。他们可能会说“我总是以某种方式回到压力模式中;我很容易对人发火;他们不明白我为什么不高兴,有时我也不知道为啥”。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定、成绩下滑,厌学等,往往也是一种警示信号,提醒家长及时注意孩子问题,带孩子就医。如果出现进食障碍同样值得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