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中考、高考等考试来临之际,总有一群人比考生还紧张,那就是家长。
有些家长甚至为了能让孩子考出更好的,到医院咨询一种号称能提高学生成绩的“聪明药”——哌甲酯。
然而哌甲酯其实是我国严管的第一类精神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多动症”。
这种药真的有这么神奇?我们来揭开它的面纱。
为什么哌甲酯被当做“聪明药”?
哌甲酯是一种神经兴奋药,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
之所以有的家长当做“聪明药”,是因为哌甲酯兴奋神经中枢,有一定的提高注意力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哌甲酯并不是真的提高智商,只是帮助长时间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而已。目前也没有科学研究表明服用哌甲酯会变聪明。
副作用:
如果长期服用哌甲酯,可能出现失眠、眩晕、头晕、头痛、恶心、厌食、心悸、血压升高、心跳增快等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成瘾性,表现为存在抑制不住地寻找药物的行为。有的考生考试前服用哌甲酯,只是为了所谓的提高成绩,并不是医疗目的,考试后立即停药可能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抑郁等症状。因此,想要依靠服用哌甲酯来提升学习成绩非常不科学,也是坚决不允许的。
所谓“聪明药”全是国家管控药物
分析国内外各类媒体报道的案例可知,目前被部分家长和学生追捧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主要成分为哌醋甲酯)、阿德拉(主要成分为右苯丙胺)、莫达非尼三类精神药物。在我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全部属于国家严管的第一类精神药物,具有成瘾性大、耐受性和副作用强的特性,极有可能会抑制或损坏少年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
1利他林
利他林是上述哌醋甲酯的商品名称,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被广泛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嗜睡症的治疗。哌醋甲酯与可卡因在结构和药理上有相似之处,只是哌醋甲酯的效力低于后者,药效长于后者,容易使服用者忽略其潜在的危害性。据滥用者称,服用半片(约5mg)利他林,一小时后出现明显心跳加快,有快到略痛的感觉,然后脸上有发烧感,出汗,呼吸加速,觉得喘不过来气。
2莫达非尼莫达非尼也是一种中枢兴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嗜睡症,由于具有强烈且持久的觉醒作用,在国外常被私下用来帮助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莫达非尼同样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被严格管制。据滥用者称,过量服用莫达非尼,一周内总计只睡了21个小时左右。长期服用后会精神恍惚,从而产生不经意间的发呆、走神,并导致焦虑、抑郁,严重到因为一支笔掉到地上也会发火很久。所以,有人称它是“僵尸药”不无道理。
3阿德拉阿德拉主要成分为右苯丙胺,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症以及发作性嗜睡症的处方药,并且被大部分国家列为管制药物。苯丙胺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兴奋作用,具有两种光学异构体,右苯丙胺是其中活性更强的一种,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苯丙胺音译为安非他命,而冰毒音译为甲基安非他命,相关的药品几乎都与“危险”和“死亡”沾边。据滥用者称,服用该类药物有很大的心理成瘾性,短期服用即有明显的副作用,表现为严重的抑郁倾向,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药物依赖,虽然每天抑制在一粒以内,但还是感觉得到严重的副作用,每天只睡3个小时,如行尸走肉一般。
到底有没有所谓“聪明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布提示,我国从未批准过提高智商等功能的药品。
图源:国家药品监督局网站
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解脑力疲劳等。保健产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查看。
提醒“聪明药”真能让人变聪明吗?说到底,这些所谓的聪明药并不能够让人变得更聪明,相反,它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人产生依赖性,没它们不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些药物的滥用其实会成为一种软性毒品。命运赠送的礼物,暗中都标着价格,想变聪明,不如想点正经法子!
追梦无悔,未来可期!
最后
祝所有的考生
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来源:陕西省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