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有2件事儿,是必须做的,睡觉和吃饭。这不是咱们活在这个星球的目的,但是,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对此,西方人总结出了1句谚语,youarewhatyoueat,人如其食。科学研究的结果提示,睡眠与饮食是1对密不可分的健康要点,而睡眠质量和饮食状况,又是代谢的基础。这对问题处理不好,多种疾病就会接踵而来。
咱们先来看看睡眠时长与饮食之间的相互影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为期2周的观察中,受试者先保持每晚9小时的睡眠,其后的5个晚上,睡眠时间缩短为5小时。结果,限制睡眠,虽然增加了总能量的支出,但是,会出现能量摄入代偿,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总效应是带来体重的增加。该项结论,可以解释,为何熬夜的人更容易发生肥胖。
同期的研究还发现,限制能量摄入后,慢波睡眠的比例会升高,瘦素、促甲状腺激素、食欲素的水平下降。结果说明,慢波睡眠是低代谢率的时段,就像冬眠的动物那样,代谢率、心率、血压都降到低点。由此可以看出,进食、睡眠、内分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联。这项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减肥,比如想靠少吃来实现减肥,就要增加慢波睡眠比例以及总的睡眠时间。
睡眠也是饮食状况的反映,有研究发现,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热量摄入,能够影响特定的睡眠阶段。比如,体重超重的人,在睡眠过程中的快速眼动期睡眠所占的比例更高,常会做梦,心跳和呼吸会加快,恢复性睡眠更少。如果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会减少第2阶段睡眠时间,身体的体温会有稍微下降,心跳正常,睡眠质量会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在膳食结构中增加鱼类摄入,通过色氨酸等相关代谢,有助于改善睡眠。
睡眠问题,也会引起多种进食障碍。以神经性厌食症为例,这种进食障碍,其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75%到85%,而抑郁症的核心表现则是失眠或嗜睡。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睡眠问题,可能与营养不良造成的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其中食欲素的影响最为显著。食欲素,由下丘脑释放,对食欲和睡眠进行调节。有学者认为,饥饿状态下,食欲素水平升高,会促进觉醒及觅食行为。
在进食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暴食障碍,这种问题,在女性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3.5%,在男性约为2.0%。患有暴食障碍的人,睡眠指数更高,睡眠的潜伏期更长。由瑞典学者进行的双胞胎研究则发现,睡眠质量差的人,患暴食障碍的风险会增加5.5倍,其中31%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目前,学界认为,夜间唾液皮质醇水平升高,是睡眠障碍与暴食障碍相互关联的关键因素。
深夜吃东西,能够促成夜间进食综合征及睡眠相关进食障碍。夜间进食综合征,每天摄取食量的至少25%是在晚餐之后吃下的,每周至少会有2次半夜醒来吃东西;睡眠相关进食障碍,很奇特,在发作时,吃东西的人仍处于深睡眠状态,觉醒水平很低,可能摄入奇怪或者有毒的食品,而且缺乏进食记忆。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问题时,会升高进食障碍的风险;同时,有进食障碍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这其中的生理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不过,现有的研究结论已经提醒大家,睡眠与饮食是1对紧密相联的健康问题。睡眠质量好,饮食及代谢过程才可能正常;饮食正常,吃得对路,则是睡得香的前提。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