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陈伟霆,你的白日梦是什么,他说:“上厕所不用手纸”,让人笑死不活了。张若昀曾经也在节目当中说,他的白日梦是吃喝玩乐,混吃等死。这么好的事情,66本人也想啊。
一、什么是白日梦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会做梦,有的时候会做美梦,有的时候会做噩梦,还有的时候会做白日梦,所谓的白日梦其实就是幻想。
有一个国外的顶尖科学家,他就沉迷于做白日梦,并且编造出了庞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剧情来让自己过瘾。有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过度的白日梦会让人上瘾,就跟药物上瘾、酒精上瘾是一样的,在尝到了躲进幻想世界的甜头以后,人们会更加频繁的进入那个世界,慢慢的就无法自拔了。
今年就有一个心理学家以个人为样本进行过研究,发现有2.5%的人都有过白日梦症,这个比例比神经性厌食症和强迫症还要高,和焦虑症不相上下。研究里还提到,这好像和注意力缺陷有关系,今年还有一篇论文里提到过,20%的注意力缺陷的人都有过白日梦,77%的过度白日梦症患者同时也是多动症患者,根源的问题可能就出在难以控制注意力上。
但是目前认证心理疾病的权威机构还没有把过度白日梦症列入疾病名单。有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都表示,是时候更新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了,现在的信息已经足以说明它是心理疾病了,必须要重视。
二、白日梦疾病可怕吗
真的这么可怕吗?是不是都不敢幻想了呢?不用担心,毕竟谁脑子里没产生过奇怪的故事呢?这个过度白日症可不像精神分裂、妄想症那么可怕,它是理性的,分得清现实和虚拟,它也不是强迫症、多动症那种完全不能自控的病,患者可以拒绝进入幻想,只是难以抵制诱惑。
但是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患者,每天放在幻想上的时间就比较长了,短的三个小时,长的可以达到八个小时,上课、走路、吃饭,任何时候只要他们觉得无聊,或者不开心了,就能迅速进入幻想世界,把自己当成主角,一瞬间现实世界就变得模糊了,幻想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他们会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幻想上,也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回过神以后,才发现手头的事一点都没干。
我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一个不太严重的女士,她喜欢幻想自己在宇宙里航行的故事,故事的每一个情节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如果写成小说应该有几百万字了。但是随着她的幻想时间越来越长,她就觉得非常的疲惫,精力完全不够用,意识到不对劲以后,她就强制性地把幻想时间限制在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就当是每天的娱乐了。
不过她算是比较幸运的,她还能够自我控制。但是有些人不行,比如说这个人,他每十分钟就要进入一次白日梦,在他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他自己也控制不了,但是他觉得世界上没有比做白日梦更让人愉快的事了,以至于有一段时间,这严重的影响了他的学业和人际关系,甚至是日常饮食,因为有时候就算是饿的要命,也要推迟两三个小时再吃饭,哪怕饭菜就摆在眼前。这么做就是因为脑海里的剧情发展的太精彩了,他不想按下暂停键。
白日梦也有它好的一面,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善于做白日梦,也就是脑子不受约束地胡思乱想各种情景,然后从中总结规律,做出伟大的科学成就。
合理利用白日梦不但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有效的抒发和缓解情绪,有时候,面对现实的不可抗力因素,我们都需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创造一个“安全屋”,释放幻想和情绪,恰到好处地提供你所需要的某种缓冲。
所以说,可怕的不是白日梦,可怕的是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在幻想中难以自拔,这就需要治疗了。
三、白日梦是怎么产生的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在现代心理治疗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说他了解过六个想象力过于丰富的人,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从小就非常的孤独,长大以后仍然如此,为了排遣寂寞和压力,他们会进入幻想世界。他提到有一个胆怯害羞的女孩说她经常幻想和别人的对话,因为在现实里她不敢跟别人说话,他会在幻想里尽情的和他们聊天。
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童年时期的一种心理缺失,严重缺乏陪伴导致心里有过多的渴望,让他们觉得这些幻想给了他们陪伴,所以说陪伴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更重要的是美好的童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总的来说,白日梦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失落,缺乏周围人的关爱,缺乏社会的支持,逃避自我,在虚幻世界中活出自我。
四、如何克服不良的白日梦
面对过度的白日梦,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现实才是我们人生的主题,不完美才是常态,完美的人生才是非常态。其次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工作之外,平时多读书,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更能让人远离幻想。多参加各种活动,多与人交流,加强社交。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乐观的情怀。最后就是增强意志力,用暗示和命令的方式自我克制。
通过以上办法基本上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希望每一位过度白日梦患者都能够走出困境,积极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