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台湾电影大饿胖女孩的人生,从不是由
TUhjnbcbe - 2025/2/21 21:12:00
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白癜风换肤计 http://nb.ifeng.com/a/20190514/7435821_0.shtml

很少能遇到这么符合我心意的电影了,台湾年的电影《大饿》算是一个。

大饿海报

《大饿》讲述了一个30岁的胖女孩阿娟迫于亲友的压力,去减肥机构减肥的故事。

如果你以为“胖子都是潜力股”,“减肥后拥抱美好人生”的套路也会发生在阿娟身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是一部彻彻底底“反励志”的影片,甚至不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喜剧,很有新意。

主演蔡嘉茵也借在此片中平和又真实的演技,夺得了台北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奖。

01《大饿》简介

阿娟30岁,公斤,在妈妈开办的幼儿园当厨师,有一手好厨艺。

她是个有个性又善良的“佛系”女孩,要说为什么活得与世无争,只能是因为身材被嘲笑惯了。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给她起外号“大恐龙老师”,她生气地举起铁勺却没有打他们;

公园里的小男孩无缘无故说她是“野猪”,她生气地骂回去“白痴”,被小男孩们扔了一身臭鸡蛋,站在大街上喊“我惹到你们了吗”;

邻居家的高伯想要猥亵她,却被她失手推下楼梯,高婶却说“他怎么可能看上你这样的死胖子,眼瞎吗”。

仿佛胖是原罪,只要不管别人做错了什么,只要你被戴上了“胖”的帽子,就必须理所应当地承受他们的欺负。

抱住阿娟的是减肥广告中的女孩

让阿娟决定减肥的动因主要有三个:妈妈,小吴和减肥机构。

阿娟的妈妈,五十多岁却依然保持着苗条年轻的身材,她以采用阿娟的菜谱为诱惑的条件帮她报了减肥课程。这就出现了影片开头的尴尬一幕:像传销组织一样的减肥教练问她为什么减肥,阿娟憨憨地回答:“我妈叫我来的。”

很明显,她此时减肥班的理念并不认同。

之后,阳光帅气的快递小哥——小吴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心态。

小吴不仅保护了差点被猥亵的阿娟,还告诉她自己之前也很胖被朋友们称呼为“肥水猪”。幸好最后他减肥成功,再也不必忍受众人的白眼了。

小吴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啊。”这也让阿娟更坚定地决定减肥,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然而,现实的残酷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阿娟请小吴来试菜,却发现小吴在路边的排水口催吐,而他手上的伤口其实是减肥手术留下的。看起来一直积极向上、鼓励阿娟的小吴,却完全没有迈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恋情幻灭后,成功减肥20斤的阿娟问妈妈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照片放在宣传单上:“我有那么让你丢脸吗?”妈妈却回答:“你从来都没有努力减肥过!”

对母亲彻底失望的阿娟选择了缩胃手术,却失去了对一个厨师来说最宝贵的味觉。

愤怒的阿娟砸掉了减肥机构的大门——这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阿娟瘫倒在地,在潜意识里和减肥广告中的女孩搏斗。身材苗条的广告女孩喊着“死胖子”“就算减肥成功也没人爱”“我都是为了你好”等等,最终却被阿娟打得头破血流,躺倒在地。

最终,影片以阿娟和小吴帮助异装癖的男孩小宇结尾。

充满阳光的阿娟终于放下执念,与外界道德绑架式的审美自信地说再见。

02胖是原罪吗?

这部影片让我们对身材歧视进行更多思考。可以说,除了二元的男女,胖瘦就成为了视觉上最直观的印象。

人类赋予了“胖”无比丰富的内涵与隐喻。一个占据更多空间的胖子,总是比身材适中、毫无特点的人,更容易引起我们对他们性格的揣测。

人们往往会认为胖子们是不知节制、贪婪的,以致使自己身材臃肿、体重失控。与之相伴的是贪婪懒惰、迟钝、笨拙、愚蠢、怯懦。

如果去“全网B格最高”的知乎上搜索“为什么有人会讨厌胖子”,搜出的结果简直不堪入目,暴露了太多人的狭隘。

原来真的存在仅仅依靠体型就来判断他人性格的人,并且他们因为自己“瘦”就沾沾自喜。

截图来自知乎

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胖子们进化出新的个性:心广体胖,自信豁达,包容乐观,也广为人知。电视媒体中,也不乏像贾玲这样可爱的胖胖的谐星。

可是“性格好”从来不是一个胖子生来应该做到的。如果一个体型适中的人性格不好,人们往往只会认为她/他讨厌,但如果一个胖子性格不好,对他/她的称呼就变成了“死胖子”。用体型来攻击的词汇,在生活中层出不穷。而胖子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等等,又在人们给胖子贴上不同的性格标签的依据。

可是凭什么“瘦子”们仅仅因为自己符合社会主流审美,就可以随意审判胖子呢?

这种多数对少数的围剿与歧视,难道仅仅限于身材吗?

是不是因为我长得丑,生得矮,或是因为某些疾病相貌有异于常人,都应该被歧视呢?

这种观念从来存在,但又因为消费主义的“制造焦虑”的属性愈演愈烈。

在《大饿》中,健身机构即是消费主义的化身。

在健身广告中,在媒介的渲染中,不仅胖的人要变瘦,而且瘦的人要更瘦,才是社会的标准。而关键在于,“瘦”无止境,人们不能给胖和瘦这类外观形容词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我对于健身、运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拥有健康的身体确实是人们的追求。但当整个社会对“瘦”追捧达到病态的程度,比如电影中为了保持瘦的体态催吐、厌食,做缩胃手术。即便很瘦却对自己的身材要求陷入“常态性不满”,人群普遍焦虑时,我们需要思考的就不是自己的身材是否符合社会期待,而是这个社会期待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导演和编剧显然很有野心,想要借“胖”和“异装癖”的议题,来展现这个世界对刻板印象、少数群体的歧视与恶意,来唤起社会对温情与平等的认知。

然而,当这部影片引入内地时被删去了异装癖小男孩的主要片段,不仅展现不出小宇的成长经历,更是破坏了阿娟人物的完整性。

这种删除,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与不包容。

或许我可以期待这部影片改变世人的看法吗?

(图源豆瓣,侵权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电影大饿胖女孩的人生,从不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