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女心理师不记得女儿初潮借高利贷
TUhjnbcbe - 2025/2/27 18:01:00

《女心理师》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它每个单元的小故事,都让人很有代入感。

不论是学生,又或是父母,甚至是同事、朋友、新婚夫妻。

或多或少,都能在一个个“小案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些影子,通俗点说,就是接地气。

而这个“接地气”,反应的自然就是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

由这么一些真实的小故事,又带出了“心理咨询师”这个神秘的职业。

如此非但没让观众觉得突兀,反倒还给人一种温暖、治愈的踏实之感。

有多少人在饱受心理问题的折磨?

就有多少人能在这部剧里,找寻到些许安慰。

有多少人想走出心理困境,但倾诉无门,又不被理解的他们或她们,只能选择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让自己一日更一日地深陷于无休止的泥潭沼泽里?

但心理咨询师的出现,却给了他们和她们,“上岸”的机会。

因为父母离婚,险些逼得自己走上绝路的少女尤娜。

因为失去妻子和大儿子,对仅小儿子的过分在意,让自己患上惊恐障碍的荀总。

因为未来婆婆的过分干预,男朋友的过分妈宝,让准新娘莎莎的婚礼险些中断。

因为母亲的“望女成凤”,让女儿蒋静患上神经性厌食症。

若不是贺顿的心理咨询,难以想象他们要如何走出这些痛苦。

尤其是李梦饰演的蒋静,更是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共情。

01:被母亲操控成“提线木偶”的蒋静

蒋静的童年,是不幸的。

由于父亲的离去,让身为单亲的妈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全都加注在女儿蒋静身上。

化身为虎妈,打着为女儿好的幌子,逼她弹琴。

一天弹十个小时起步,什么周末、寒暑假。别人玩的时候,她就在练琴。弹的手指长满老茧,弹得钢琴键上沾满了鲜血。

这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更难以接受的棍棒教育,到了蒋静母亲嘴里,竟成了颇为得意的事情。

甚至她还一度以为,女儿能有如今的成就,都得益于自己残忍“逼迫”。

打着为的名义,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这样的母亲并不少见。

而被父母逼着学各种乐器,报各种培训班、兴趣课的孩子,更不在少数。

蒋静母亲还有一个更叫人窒息的地方就是,不顾女儿的隐私,擅自翻阅她的日记本。

自己翻了不够,还要当着那么多客人的面念出来。少女的心事,就这么被粗暴地撕开了供人“观赏”。

这对少女时期的蒋静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凌迟。

和母亲的相依为命,让蒋静一边理解母亲的辛苦。也正是这份辛苦,才让她日复一日地按着母亲希望的样子在成长。

可另一边,母亲的过分越界,高压控制,还有打击式教育,就像钝刀子割肉一样,无时不刻不在摧残着蒋静。

长期的精神压抑,让蒋静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个极端:通过暴饮暴食,缓解自己的焦虑。

可暴饮暴食,随之又带来了女性都有的身材焦虑。

这无疑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用暴饮暴食缓解焦虑,可暴食以后又产生了身材焦虑,让她不得不催吐。

只有催吐后,她才“一身轻松”,才觉得自己“干净”了。可催吐过后,又会是下一轮的暴饮暴食。

如此反复的暴食、催吐,不仅没有缓解蒋静的精神焦虑,还一步步损害着她的身体,让她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不少人乍一听,可能还以为这只是一个小病。

殊不知这小小的厌食症,不仅容易让人面临精神崩溃,还会导致进食障碍。身体因长期得不到所需的营养,而逐渐衰竭。

神经性厌食症,更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心理疾病。

可想而知,剧里的蒋静,若是没有及时得到心理干预,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本以为,蒋静会是剧里最惨的“女儿”。

毕竟,像她这么被母亲逼得没了童年,逼得险些没了活路的女儿,这世上又能有几个呢?

不成想,贺顿的闺蜜汤莉莉才是最惨的。

02:有个“不记得女儿初潮”的妈,是汤莉莉难言的原生伤痛。

蒋静因为母亲,吃了很多不该吃的苦,遭了很多不该遭的罪。

可归根结底,母亲还是爱她的。只是这份爱,太满了,也太重了,把她压得喘不过气。

更重要的是蒋静母亲爱的方式错了,用她以为“好”的方式,逼着女儿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蒋静母亲的一片拳拳爱女之心。

可汤莉莉的母亲就不同,她对女儿的爱,真是少得可怜。

汤莉莉刚出场时,不仅一身名牌,长得也十分靓丽。出入公司,更是被同事人前人后叫着“汤总”。

妥妥一职场女强人。

但女强人的体面还没维持多久,随即就被职场“丑闻”击得粉碎。

“原来能爬这么高的职位,全是靠身体上位。”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面上端的一副冰清玉洁,背地里却也是得不行。”

女性在职场的,被一桩丑闻,体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事后,汤莉莉的这桩丑闻得以澄清。但她打拼了这么久的事业,还是毁于一旦。

女儿失业了,当妈的非但没有安慰,反倒指责她“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搞七搞八。”

能说这话,就是想当然地默认了女儿的丑闻。对女儿,不仅没有一丝关心,更没一点追问真相的耐心。

就在她还要继续“说教”,在听到汤莉莉说即便饿死,也不会少了她那份钱时,才心满意足把电话挂了。

汤莉莉出了这么大的事,身为母亲,她不是女儿能不能扛过去,而是“孝敬”的钱能不能到位。

真是凉薄的可以。

剧情更新到十八集,汤莉莉母亲只过来找过她一次。就这一次,还是为了讨钱。

在昨天更新的剧情里,汤莉莉母亲为了打牌,更是不惜借上了高利贷。

面对汤莉莉的控诉,这当妈的,不仅没有觉得愧疚,反倒还言之凿凿地说“不过就三万块,利息没有。”

不过就三万块,真是好大的口气。

等哪天利滚利,滚成了三五十万,可怜的还是汤莉莉。

母亲的冷漠与自私,让汤情绪彻底爆发。

小时候父亲心脏病犯了,年幼的汤莉莉无助又恐惧,可那时的母亲还在打牌,医院。

为了打牌,母亲输光了父亲的医药费。

为了打牌,欠下巨额债务,让小时候的汤莉莉时刻活在被人讨债的阴影里。

为了帮母亲还债,都要高考了,汤莉莉还在人发传单。明明她有母亲,却活得比草还贱。

说来更讽刺的是,汤莉莉第一次来例假,还是父亲帮她买的生理用品,更是父亲教她怎么用。

别人能享受到的母爱,在汤莉莉,就成了最遥不可及的东西。

她的母亲,不仅没有尽过一天为人母的责任,还给汤莉莉带来了无数的苦难与折磨。

更是因为小时候的“穷”,才让成年后的汤莉莉直接走上了“傍大款”的路。为了钱,活得毫无自尊。

家里有一个犹如无底洞的亲妈,不关心你不说,还时时拖你后腿,这搁谁能扛得过去?

汤莉莉看着海边那对“母慈女孝”的母女,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她是真羡慕啊,也是真委屈。为什么别人可以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怎么到她这,就那么难?

可即便汤莉莉心里因为这样的家庭委屈得不行,但在人前,尤其是贺顿面前,她还是没吐露分毫。

若是贺顿知情,就不会在汤莉莉母亲过来时,还说出“阿姨其实也很关心你”的话了。

汤莉莉是个要强的,但她的要强,都是从小被母亲的冷漠、自私逼出来的。

若自己不要强,能不能活到现在都难说。即便活下来了,恐怕也是被人轻贱地活着。

能与贺顿成为朋友,恐怕是汤莉莉人生里为数不多的温暖。

虽然汤莉莉鲜少向贺顿倾诉,但她从贺顿身上汲取到的力量却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不是贺顿,怕是到现在,汤莉莉还是一个任人唾弃的“拜金女”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心理师不记得女儿初潮借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