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疫情下青少年的状态
TUhjnbcbe - 2025/5/8 17:39:00

疫情下青少年的情绪问题

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近4.6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在10-19岁的青少年群体,超过13%的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儿童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学校行为适应问题等。

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面临巨大挑战。

其中由于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居家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的家庭成员心理冲突和行为冲突。

国内一项线上调查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受到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困恼。

图/网络

父母在自身承受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健康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沟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那么,存不存在这样一种可操作性的家庭适宜技术,既能够让父母自我调节的同时,又能够为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带来积极干预作用呢?

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定义和分类

表达性艺术疗法提法最早来自美国。

其基本内涵为:以精神分析、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格式塔等心理学理论及艺术理论为基础,以绘画、雕刻、舞蹈、诗歌、故事等艺术活动为媒介,在活动过程实现对作品及创作过程的洞察,最终实现解决情绪冲突、减少焦虑抑郁,完善人格的干预目标。

主要分类有:绘画类、音乐舞蹈类、沙盘雕塑等手工创造类、书写类、戏剧故事类等。

图/网络

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由于表达性艺术疗法丰富的表现形式,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研究用绘画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攻击行为,使得学生在人际交往变得更加适应。

图/网络

台湾地区多使用表达性艺术疗法的团体形式开展干预,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情绪、离异儿童适应等方面,该疗法展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在家庭沟通方面,有研究显示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建立安全、可信赖的环境。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提高了家庭成员对于家庭暴力的重新审视,让他们对于家庭及个人未来有了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在一项较大样本(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童年遭遇性虐待的女性开展书写表达干预,结果显示书写表达能够改善女性的抑郁情绪和创伤体验,并更有助于改善她们的性功能障碍。

国外有对住院的儿童开展手工创作为主要形式的表达性艺术治疗,研究显示其能够促进表达、改善情绪和缓解压力。

对于家长最为头疼的儿童孤独症问题,国内有小样本研究发现,在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后,儿童在语言沟通与社交能力有了一定提升,提示该疗法在儿童孤独症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

图/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下青少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