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个神经科学、制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小组表示,焦虑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图雷特综合症各有其突出的特点,但连接这些疾病和大多数其他精神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昼夜节律紊乱(CRD)。
在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假设CRD是广泛的精神疾病所共有的精神病理因素,对其分子基础的研究可能是开启更好的疗法和治疗的关键。
昼夜节律在所有生物系统中发挥着基本作用,从分子到种群,昼夜节律紊乱是一个广泛覆盖整个精神健康障碍的因素。
昼夜节律紊乱的明显特征——睡眠问题,在每种疾病中都存在。虽然研究的重点是广为人知的疾病,包括自闭症、多动症和躁郁症,但研究人员认为,CRD心理病理因素的假设可以推广到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食物成瘾和帕金森氏症。
昼夜节律在每个太阳日里调节我们身体的生理活动和生物过程。与24小时的光/暗周期同步,昼夜节律影响着我们通常需要睡觉的时间和清醒的时间。它们还管理其他功能,如荷尔蒙的产生和释放、体温的维持和记忆的巩固。这一自然计时系统的有效、不受干扰的运行对于所有生物体的生存都是非常重要的。
昼夜节律在本质上对光/暗线索敏感,因此它们很容易被夜间的光照所扰乱,而且扰乱的程度似乎与性别有关,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孕妇感受到的对CRD的荷尔蒙反应;母亲和胎儿都会经历CRD和慢性压力的临床影响。
研究人员探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昼夜节律和精神障碍与性别的关系,例如,图雷特综合征主要出现在男性身上,而阿尔茨海默病在女性身上更常见,比例大约是三分之二到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认为,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CRD除了导致老年人中与衰老有关的精神障碍的发生外,还可能影响生命早期的神经发育。
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未解决的问题是CRD和精神健康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底是怎样的。CRD是这些疾病的起源和发病的关键因素,还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我强化症状?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基因表达)和代谢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CRD进行了检查。这将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过程,研究人员需要根据昼夜节律周期每隔几小时从健康和患病的受试者那里获取样本。
这种方法在人类身上的应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只有血清样本可以真正使用,但它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动物模型,特别是小鼠,除了血清之外,还可以对不同脑区和不同器官的组织进行采样。这些都是工作量巨大的实验。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在年龄、性别和脑区方面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实验,调查疾病进展之前和期间的昼夜分子节律性,这将有助于心理健康研究界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因果关系以及新的治疗目标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