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解忧铺
这是温州医院吕伟副院长的铺子,专注精神科专业20余年,专卖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小知识和解决秘方。
“一定是因为我太胖,他才会抛弃我……”和男友分手后,这个念头一直盘亘在她的心里。
“七日暴瘦法”、明星同款减肥食谱、“一吃就瘦食谱”……因为运动减肥见效太慢,她尝试了各种节食减肥方法:开始严格计算食物的热量进食,所有食物在她眼里只是一堆标着数字的卡路里;别人吃饭用“碗”来计数,而她则是用“粒”,一顿饭30粒米是她的极限;甚至十余天基本不吃东西,靠饮水来续命;为了减轻食物的吸收,还学会了“抠喉”、“催吐”……这些方法很有效,在别人眼里她消瘦了很多。但慢慢地,她已经摁不下减肥的“暂停键”,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总觉得太胖,吃了一点东西就感到身体在“发涨”……
可她真的太饿了,终于有一次忍受不住,一次吃下了3碗泡面和20多个大包子。她边哭边吃,甚至吃到呕吐。这次之后,更是陷入了“节食、控制、报复性暴食、内疚、再节食、再暴食”的死循环。为了躲避同学的目光,暴食都是偷偷进行的,校园的阴暗处都有她暴食的影子。
最后,她大把大把地脱发,面色萎*,月经停了,精神恍恍惚惚,人家说她瘦得皮包骨了。营养不良直接导致她无法正常思考,学业就不用说了,脾气也变得阴晴不定。她讨厌这样的自己,甚至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是我接触的一个真实案例,这个女孩患上的是“神经性厌食症”。经过治疗,她走出了伤痛,告别了厌食症,生活回到了正轨。
那么,“神经性厌食症”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出现的?
神经性厌食是什么?
这是由于节食导致体重明显减轻的一种进食性障碍。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病人常常担心自己太胖,而有意控制进食量,或者采取一些过度的运动、呕吐、导泻方法来减轻体重。体重至少降低25%,女性可以出现闭经,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可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出现并发症,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理解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是刻意节食的行为,那到底是什么魔力让人放弃口腹之欲的享受和来自本能的欲望,与维系生命的食物不能和平相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神经性厌食症的人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和别人眼睛的自己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别人眼中,TA们是一个瘦骨嶙峋营养不良的、生病的人。但是这些人眼里却没有这种感受,看着镜中的自己TA们只关心哪些部位应该再瘦点。如果TA们过了几天仍保持原来的体重,就会如同遭受灭顶之灾。
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看来,体重和体型是自尊的重要或唯一来源,加之扭曲的观念,TA们永远对自己的体重感到不满意,因此很少主动求医,在亲人的压力下才选择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持苗条身材成为女性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标志之一,“瘦”文化给予女性极大的压力。
厌食障碍患者往往追求完美,依赖性强,有难以表达负性情绪(控制不了其他事情,控制体重来自我满足)的个性特点。
但有的学者认为厌食障碍家庭常常存在父母对子女的过度保护、过度操控、将个人价值观强加于子女身上,子女缺乏自主性,厌食障碍是子女反控制、与父母对抗的一种手段。
医院是如何治疗的?
神经性厌食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营养支持治疗、躯体疾病治疗、精神科药物的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等治疗。长期厌食带来的各种躯体并发症,需通过系统的方案重建营养,治疗营养不良造成的身体损害。精神科药物的治疗,主要用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敌对等情绪、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型(体相障碍)等共病问题。心理治疗包括疏导患者心理压力;纠正对环境,对自己错误的认知,帮助其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尤其家庭治疗对青少年厌食症的治疗起着重大的作用。
美食与体重,美食与人生,最纠结的就是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蔡澜说:“我大半生一直研究人生的意义,答案还是吃吃喝喝。”凡夫为口腹之欲,忙忙碌碌最是应景。
都说唯有美食可以治愈心灵,那么不良情绪也会直接影响我们吃的行为。我们在追求完美身材的同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