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吃饭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聊一聊进食障碍
上个月心理卫生中心来了一位成功减肥的“瘦美人”欣欣,欣欣用1年的时间“成功”的从斤瘦到了70斤,可是,欣医院,而且一入院就被医生下了病重,更是装上了心电监护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18岁的欣欣在1年前被同学嘲笑“肥婆”后便立志节食减肥,最初拒食肉类,后拒食米饭和面食,渐渐每顿仅吃半个苹果或干脆不进食,非常想吃东西的时候就暴食一顿,吃了后马上到厕所抠吐,长期如此欣欣的体重是降下来了,但家人和朋友发现活泼开朗的欣欣变得越来越烦躁、容易发脾气,而且经常感冒发烧,记忆力和反应力也是越来越差。3个月前欣欣开始不来月经,掉头发也越来越严重,家人反复劝说欣欣好好吃东西,但是固执的女孩仍然觉得自己不够苗条,这次在体育课上晕倒后被送进了心理卫生中心。
什么?不好好吃饭也是心理障碍?
是的,而且还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障碍——进食障碍,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异常进食行为,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等都属于进食障碍。其中,神经性厌食的病人就表现为有意节制饮食,甚至极端限制饮食。患者会长时间不吃东西或者仅吃少量食物,或者采用主动催吐、诱发排便、过度运动、滥用药物等各种方法来有意的控制体重,导致体重明显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但仍然认为自己瘦的不够。上述案例中的欣欣就是典型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我就是想瘦一些,不会有多大危害的,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严重。”
重
严
约5%~10%的患者死于极度营养不良或情绪障碍所致的自杀。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躯体问题可涉及人体各个系统,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是进食障碍常见的继发死因。多数女性患者存在月经紊乱或闭经,严重时可能造成不孕。另外,进食障碍常伴随焦虑障碍、恐惧症、强迫症、物质滥用等,造成患者社会适应力明显下降。
上述案例中的欣欣已经出现了贫血、电解质紊乱、闭经、子宫萎缩等多种躯体问题。情绪更是非常不稳定,对发胖有强烈的恐惧感,经常陷入自责、痛苦、愤怒、焦虑不安中,非常容易自我否定,几乎没有关系很好的朋友。
Question1
哪些情况需要住院治疗?
当患者体重迅速下降或者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85%时、有自杀企图或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时、门诊治疗效果不好时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这是思想的问题,是心结打不开,能怎么治疗?”
刚才说了,极度的营养不良会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的躯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补充营养帮助患者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等躯体问题。而思想问题和心结的问题就需要心理治疗的加入,患者大部分存在对进食、体重和形象的曲解认识,也会同时面临家庭、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的各种问题。欣欣的营养不良得到纠正后,心理卫生中心的医生运用了认知治疗逐渐改变欣欣的不良认知,尤其是过度怕胖的观念。而后采用了行为治疗去矫正欣欣的不良进食行为,让欣欣自行监测进食、贪食及诱吐情况,重塑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最后医生对欣欣的家庭成员进行了系统的家庭治疗,调整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提高欣欣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Question2
如今的欣欣规律吃饭,坚持运动,课余时间和朋友们一起爬山旅行,终于走出阴霾,卸下包袱,体会到了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作者:张爽
张爽,硕士研究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熟练掌握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诊疗,一直从事青少年情绪障碍与自杀的识别及干预研究,并参与了国家级、省市级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
审稿by王我、吕臻
配图by乔芩、郭妍麟
排版by乔芩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