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咨询前,他和爸爸妈妈约定好,每次都要三个人一起到场。
这个约定,在我们的咨询过程中一直执行得很好。
但是有一天,当他进门后发现,来的人只有他和他妈妈的时候,当场就发作了:我爸呢,我爸为什么不来?
他妈赶紧笑着倍加小心:你爸爸单位有很重要的事情,实在来不了了。他怕你不来,跟我说先不要告诉你。
他火道:你们都骗我,我再也不相信你们了。
作势要走,他妈去拉,那孩子胳膊肘一挡,轻易把他妈甩开,径直开门离去。
留下气得发抖的妈妈:王老师,您都看见了吧,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他跟他爸一模一样,一个德性,都是故意气我的。
她和孩子爸爸已经离婚一年多,16岁的儿子随她一起生活。
她对孩子爸爸怨念深深,逮住机会就要明里暗里地攻击一番。
虽然离了婚,爸爸还是很爱儿子,很关心儿子的,但这依然无法消减儿子心中的怨恨。
青春期的他开始出现各种叛逆:
不好好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
处理不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
还常在课堂上公开挑衅老师,把老师气得要死,
三天两头给家长打电话,喊他们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备感压力的父母,不得不时常聚在一起,去共同面对儿子的问题。
软硬兼施几乎用了所有的办法,两个大人耗尽了心力,儿子却依然如故。
最后妈妈提议来咨询,儿子答应了,但前提是必须三个人同时参加。
这三个人的咨询一开始特别困难,每个人心里都有委屈,每个人都出来很多情绪,彼此之间经常交叉攻击。
父母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时涕泪横飞,有时吵得不可开交,有时互相谩骂、指责。
有一次,已经人高马大的儿子当场在咨询室地板上哭叫打滚,他爸手足无措,他妈惊叫着想去劝阻,我用眼神制止了她。
我们三个人,默默地看着他在地上打滚。
过了一会儿,他自己爬起来,气哼哼地坐到一边。
那次尽情发作之后,孩子的状态稳了很多。
下一次咨询,上回缺席的爸爸可能心存内疚,早早地就赶到了。
不一会儿,妈妈也到了,但孩子迟迟没来。
妈妈手机突然响起来,她看了看手机,无奈地说:
儿子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