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尊道贵德之三
使我介然①有知,行于大道,唯施②(yí)是畏。大道甚夷③,而民好径④。
朝甚除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⑥。非道也哉!
经过长期的思考研究,我非常确定地认识到,当人们顺着光明大道往前走的时候,最令人担忧的是,不走正路走邪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少劳多得、不劳而获是人类的通病。所以,尽管前行的大道甚为广阔平坦,但是人们却总是嫌远、嫌慢、嫌苦、嫌累、嫌浪费时间,人们普遍喜欢抄小路、走捷径、投机取巧,希望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一举成功。
对于统治者而言,尤其如此。本来,天地昭示统治者应当“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但是统治者却喜欢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巧取豪夺、不劳而获。基于这样一种人性特点,于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这样一副社会生活场景:宫殿宽敞高大、巍峨耸立,田野杂草丛生、荒芜一片,国库空空如也、无所积蓄。统治者身着艳丽服装,佩戴锋利宝剑,浓妆艳抹,花天酒地,以至于各种美味都吃腻了,得了厌食症。这些统治者尽管什么活都不干,但是家里堆满了各种吃不清用不尽的财货。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统治者就是天下头号大强盗。这些统治者是多么无道啊!
①介然:鲜明地,明确地,突然,忽然。②施(yí):同迤,邪路,斜行。③夷:平坦广阔。④径:小路,近路。引申为投机取巧,不劳而获。⑤除:宫殿的台阶。⑥盗夸:强盗头子。
本章阐释的是,统治者尊道贵德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应当克服的人性缺陷。对于统治者而言,在尊道贵德、修身养性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巧取豪夺、不劳而获。本章是下一章的重要前提。一个人只有实实在在尊道贵德,战胜自私自利、投机取巧之心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尊道贵德的积极性好处,最终才能进入尊道贵德的高级乃至超级境界。
大道的基本特点是,“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因而,摆在统治者面前的光明大道是天下为公、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统治者却愿意放弃大道走小道,通过敲诈勒索、投机取巧、剥削掠夺、贪赃枉法的办法谋取私利。老子谴责统治者,生活糜烂、纸醉金迷、贪污腐败、财货有余,是真正的强盗头子,是他们为天下强盗树立了榜样,是天下强盗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后才群起而模仿的。因此统治者的不劳而获是天下苦难和混乱的根源。这就要求统治者必须尊道贵德。
很多学者认为,本章中“民好径”应当改正为“人好径”。因为,人是指贵族阶级或者统治阶级,而民是指奴隶、民众或者被统治阶级。而本章后半部分说的是贵族阶级或者统治阶级的生活,显然不是被统治阶级的生活。的确如此。但是笔者认为,这是老子故意为之。原因有三,其一,担心因攻击统治阶级而说得太明白,遭受*治迫害;其二,老子已经预见到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而自觉改正;其三,老子不仅要告诉大家“人”好径,而且还要告诉大家“民”也好径,“人与民”都好径,不要以为只有“人”好径。
本章的核心句是“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指出了尊道贵德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防范的错误。